判斷兩個人適不適合結婚,可以參考這三個評判標準
文|李彎灣
今天,我想要聊一聊愛情。如果你對“愛情”不感興趣,只能說明你真的不再年輕了——我無所謂,反正我還年輕,所以我要好好聊一聊這個事。
我最近戀愛了,我的戀愛讓我感覺很幸福——對比起我曾經接觸的4000多個失戀、離婚的人士,包括我過去的戀情,我都覺得——我和我的女朋友,算是天作之合。
“天作之合”聽起來是一個極為苛刻的詞,畢竟不是每個人、每一份戀愛都能算得上天作之合。大多數的戀愛,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不合適的東西,而有些矛盾,或許是從一開始就埋下了禍根的。
為什麼這麼講呢?
因為,兩個人在一起,合不合適,相不相愛,真的非得要去追究起來,還是有跡可循的、可以判斷的。
判斷兩個人合不合適的標準是什麼呢?透過這麼多戀情失敗的例子,我總結出——可以從三個方面去判斷——獸性、人性、神性。
如果這三個方面都可以滿足,那麼這一份戀愛,就算是“天作之合”。
先來講什麼叫“獸性”
所謂獸性,就是人的動物性,人的本能,就算不是人,動物也會有的。它是很本能的東西,就是性。
說得露骨一點,就是看性生活和諧與否,由性延伸出來的——長相和形體,要彼此滿意。
也就是說,一份美滿的愛情,要兩個人彼此順眼,我覺得你長得好看,你覺得我長得好看,我想跟你滾床單,你也想跟我滾床單。我想跟你滾了又滾,你也想跟雲了又雨翻了又覆。
滿足這一點,美好的愛情就有了三分之一。
再來講講什麼叫“人性”
所謂人性,就是人亂七八糟、千奇百怪的一面,主要表現在飲食習慣和行為習慣。
比如,你喜歡吃辣,她不喜歡;你愛吃香菜和折耳根,她聞到這些都想吐;你喜歡遊山玩水,她只喜歡宅在家裡。。
這些看起來不是什麼問題的問題,總是讓很多情侶或者夫妻熬不過七年之癢。
幸福是點點滴滴,一頓飯吃得好不好,往小了說會影響兩個人的心情,往大了說會影響兩個人的感情甚至是婚姻。
假如兩個人各種飲食習慣、行為習慣都不同,而又非得要彼此捆綁過一生,可想而知,他們得多痛苦。
滿足了“人性”,幸福美好的愛情,就有了三分之二。
最後講講什麼叫“神性”
所謂神性,就是兩個人的世界觀、價值取向,簡單說來就是,能不能聊得來。
以前的時候,我以為兩個人能否聊得來,跟他們的知識儲備、跟他們的見識有很大很大的關係,我甚至會覺得一個滿腹詩書的人,是很難跟一個目不識丁的人聊天的。
但現在我發現這種想法是錯的——兩個滿腹詩書的人,很多時候依然聊不到一塊兒去。
能否聊得來,或許跟見識有關,但更重要的是——看待世界的方式,在這一點上,幽默的人,男女通吃、老少皆宜。不過問題在於,不同的人對幽默的理解又不一樣。比如你可能覺得岳雲鵬就很有趣,但她會覺得“啊,什麼玩意兒”。
但不管怎樣,如果在彼此的眼裡,你們都是一個有趣的人,那麼就算是滿足“神性”一致了。
至此,幸福美好的愛情,全部滿足了。
如果這些都滿足了,你還要求別的什麼呢?沒必要了吧。
寫到這裡,獸性、人性、神性都說完了——這是完美愛情的全部條件。
我們再反推過去,那些出問題的愛情,多多少少都是因為某一種或者某兩種條件缺失——如果三種都缺失,那絕不可能產生愛情——如果你足夠坦誠的話。
有些人,在網上認識,聊天,聊得不錯,看起來是滿足了“神性”,但線下一接觸,發現對方長得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沒有滿足“獸性”,於是網戀夭折;有些人,相親,感覺彼此長得不錯,就是聊不到一塊兒去,刻意找話題,都是尬聊——獸性是滿足了,神性沒有滿足,所以沒法在一起。
而那些已經開始了戀情的情侶,後來失散了,也跟“人性”“獸性”“神性”某方面缺失有關。
所以,不要那麼輕易的戀愛,更不要那麼輕易的結婚,要進行重大的選擇之前,先看看你們是否“三性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