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後沒過多久,深深感受到了對婚姻的失望
我和我老公結婚剛半年,但婆婆隔三差五就要來我家,而且每次來都要住一晚才走!我跟老公抱怨,結果沒想到他指著鼻子罵我:“你自己不孝就算了,還敢來勸我趕走我媽?”我當時就愣住了…
我和老公相親認識,當年我父母催婚太緊,眼看著要奔30了,我答應了父母的相親,就是見的我老公。他一眼就看上了我,隨後就展開了追求。
我父母也覺得這男人老實本分,工作體面,條件不錯,所以認識不到三個月,我倆就結婚了。
可是,婚後沒過多久,我就深深感受到了對婚姻失望是什麼滋味。
首先是性格的差異,我從小喜歡熱鬧,但老公性格太靜,又有些孤傲。每次我正津津有味地講著哪裡的哪些新鮮事,他都只是用“嗯嗯,啊,好”來回答,他說我愛聊的那些事都太low…
還有一個就是,我老公在家裡是獨子,他和他媽媽的關係很親密,兩家住得又不遠。我倆結婚不到兩個月之後,每隔一週我婆婆就會來家裡一趟,有時候幫忙收拾一下屋子,有時候帶來一些飯菜,但是總要住上一晚再走。
剛開始我還挺感謝婆婆的照顧,但是這樣的模式持續了有半年,婆婆還是每次來都要住一晚,我就覺得不舒服了,明明說好婚前分開住,怎麼還成我家的常駐客了?後來我跟老公談這件事,結果沒想到反而激怒了他,指著鼻子罵我“你自己不孝就算了,還敢來勸我趕走我媽?!”
最近婆家那邊開始催我生孩子,我覺得這事不能草率,自己要做好萬全的準備,能夠為孩子負責,再備孕才好。
昨天晚上我老公從婆婆家回來,不知道是不是被婆婆逼急了,一到家就跟我說:“這孩子你是生還是不生?不生就離婚!我xx想要個孩子這麼費勁?!”幸知老師,我老公的種種行為真的讓我很痛心,求您幫我分析一下吧!
我想對打算閃婚的或者戀愛沒談到一年就想結婚的姐妹,提醒一下,有3件事一定要在婚前想明白、弄清楚:
1. 這個男人值得你託付終生嗎?
不要天真地以為“只要他有錢就行,我能過好我的日子”,我看過太多嫁入有錢人家,卻過著每天“打第三者”生活的女人,她們在朋友圈炫著富/夫,就是怕別人覺察到她們的不幸福。
也不要覺得“只要兩個人都是好人,我們的日子就能幸福”,你眼中的好人其實就是老實人,但是老實人的可取之處或許就只有“老實”,你的生活可能會因為那份老實變得非常灰暗。
2. 你跟他的家庭或者你們的父母能融洽相處嗎?
婆媳矛盾是一個亙古不變的難題,你有想過如果婆家人對你不滿,你該如何應對嗎?兩家的父母如果互相不喜歡,你怎麼能確保自己的小家不受兩家父母的影響?
我們說,結婚從來不是兩人的事,而是六個人的事,處理不好兩家的關係、你們跟對方父母的關係,婚後的日子哪裡還能有平靜。
3. 你們的關係有牢固的感情基礎嗎?
這裡想說的是,女人千萬不要僅僅因為年齡大了,就覺得再不結婚就晚了,世上“沒有該結婚的年紀,只有可以結婚的感情”。
一時頭腦發熱的閃婚,帶來的結果很可能就是閃離,等到結婚以後,才發祥兩個人性格不合、三觀不合,甜蜜的激情期也會變成“激情爭鬥期”。
結婚之前,你們需要去評估彼此之間性格、價值觀的匹配度,甚至也需要去評估未來你們的性關係是否會和諧,因為這些都是維護你們感情融洽的重要條件。
我們鼓勵“感性相愛,理性結婚”,感情再好也不意味著兩個人就適合結婚。婚姻是愛情的結晶,還是愛情的墳墓,很多時候就在於你們婚前有沒有看清楚婚姻的未來,做好婚前的評估。
如果婚前你對這些問題一概不問,也不去關心兩個人是否多方面都匹配,只是被荷爾蒙催促,或者父母的逼迫就去選擇結婚,最終來承受錯誤婚姻結果的也只能是你自己。
網友:
結婚的意義是什麼,結婚是兩個精神獨立的人,離開原生家庭,組建的一個新家庭,老人有老人的生活,孩子有孩子的生活。很多“媽寶男“不是兒子不獨立,而是很多婆婆把情感寄託過多的依附在兒子身上,兒子已經結婚了,應該劃分好邊界。換位思考一下,老丈母孃天天往女兒家跑,女婿心理舒服嗎。別拿“孝順”對兒媳婦道德綁架。
網友:
應該這樣理解,當媽的一直都照顧自已的兒子,雖然結婚另立小家,一時半刻是很難割捨,時不時要去兒子的新家看一看,幫忙收拾房間,住上一晚,才感到踏實,又或者想透過這種方式,能與新兒媳多點接觸培養感情,感覺上婆婆這樣做並不過份,這是愛屋及烏的一種表現,但是現代人就是無法接受這種做法,甚至覺得婆婆在侵權,不尊重小倆口的隱私,如果有這種想法,完全是把矛盾擴大化,動側就想到過不下去了,最終為這事以離婚收場,試想一下,有這種心態的人還需要考慮結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