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偏心,讓堂哥頂職進供銷社,我回村做代課教師,退休後我笑了
冬日生活打卡季
口述:小君 整理:淨0325
父親兄弟姐妹6個,除了父親在供銷社上班,其他都是農民,父親當過兵,在部隊曾經立過功,退伍回來,被安排在我們鄉的供銷社工作,成了我們家第 1個吃商品糧的人。
父親在去當兵前,就和母親定下了親事,父親當兵的時候,逢年過節,家裡農事忙的時候,母親都會去爺爺奶奶家幫忙。
父親退伍回來,被安排進供銷社工作的時候,奶奶看不起母親這個鄉下姑娘,本來想退親,讓父親重新找一個城裡或者鎮上的姑娘,可父親是因為立了功瘸了一條腿,才會被安排工作的,城裡的姑娘也看不上父親,無奈只能作罷。
父親兄弟三個,他是老二,上面一個哥哥,一個弟弟,父親跟母親結婚的時候,大伯跟叔叔都已經結婚,可還沒分家,一大家子都住在一起。
家裡有個不小的院子,正房是大伯一家和爺爺奶奶住,左右兩邊是二房三房,院子前後院都種滿了菜。
爺爺奶奶兩老口偏心老伯和小姑,中間的父親和小叔,大姑和二姑就不那麼受待見。
奶奶最喜歡大伯,可她不喜歡大伯母,她也不喜歡母親和小嬸,奶奶自己做兒媳婦的時候,被婆婆百般刁難,吃過婆婆很多苦,可她自己做了婆婆以後,卻對自己的媳婦各種不滿意。
家裡人掙的工分和工資都是統一交給奶奶分配的,每天的吃食也都是奶奶統一安排,自然幹活的是三個媳婦。
父親三個兄弟中,大伯嘴巴最甜也最滑頭,父親最老實憨厚孝順,小叔死犟,有時也敢跟爺爺奶奶頂著幹。
大伯母生了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小嬸生了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就我們家父母只生了我們兩個女兒。
奶奶是個重男輕女的主,她只待見孫子,不待見我們孫女,儘管她很寵大伯,可對大伯生了兩個女兒也不好,更別提我跟妹妹還有堂妹了。
大伯母自己也是在重男輕女的家庭長大的,還是個扶弟魔,她對弟弟家的兒女比自己的家的都好,有點東西就要拿回孃家,奶奶對大伯一家很偏袒,可對,大伯母有時也是會動手的。
我母親因為小時候吃夠了父母重男輕女的苦,所以在有了我這個女兒後,把自己小時候的遺憾都彌補在了我身上,妹妹出生後依然如此。
爺爺奶奶兩老口偏心老大和小妹,父親從小就是被忽視的人,可他卻是最愚孝的人,父親有了我和妹妹以後,對孩子那是絕 對的公平,奉行著在苦不能苦自己,在甜不能甜孩子的方針。
父親每個月的工資都交給奶奶,自己從來不會留一分藏私,單位發的福利也都是交給奶奶支配的,連糖都不會藏一顆給我和妹妹。
因為爺爺奶奶的偏心,好東西基本都留給了長房,小叔又是個混不吝,所以就一直吵著鬧著要分家,爺爺奶奶不肯,就追著小叔打,這次小叔躲都沒躲,直接躺在地上,還說了一句只要今天不打死他,他就拉著全家一起死。
爺爺奶奶也看出來小叔是非常認真的,最後兩方各退一步,分家是不可能分家的,不過先把住房分了還有工分和工資也不用再全部上交,每房按人頭交錢,糧也是由奶奶領,全家還在一起吃飯。
每房每個大人每個月交5塊錢,生的孩子滿三歲開始交1塊,八歲以後交2塊,十四歲開始交3塊,十八歲開始就交5塊。
因為爸爸有工作領工資,所以奶奶讓爸爸每個月出10塊錢,比別人家都出的多,爸爸是孝子也同意了,媽媽也沒辦法。
當然了每家孩子的學費得自己負責,將來嫁娶公中也不管,公中就只負責大家吃喝,家務自家的自家做,做飯就奶奶和三個兒媳婦輪流做。
雖然沒有完全分家,但我們家算是半分家狀態,原本以為這樣,我們家的日子會好起來,畢竟爸爸是家裡唯 一領工資的人。
可我們家的日子好像並沒有好很多,爸爸每個月的工資40塊,單位還有福利發,本來我們一家四口是可以過得很好的,可父親每個月不是把錢借給了大伯,就是借給了小叔,要麼就是孝敬了爺爺奶奶,自己家裡永遠不夠用。
爸爸每次買了糖買了一點零食,永遠先分給堂哥堂姐他們,我跟妹妹都輪到最後,爸爸每次都說:“大家都是一家人!”可好像只是爸爸把他們當成一家人,他們從來沒有把我們當成一家人過。
媽媽因為只生了兩個女兒沒生兒子,所以經常會被大伯母小嬸嘲笑,七八十年代,在農村沒有兒子還是挺吃虧的。
爸爸和媽媽自己沒多少文化,可對我跟妹妹的學習卻都很注重,抓的很緊,爸爸對我跟妹妹的吃和穿也許會很吝嗇,可對,我們在學習上要用的東西從來不會省錢。
爸媽一直想要個兒子,可80年代以後計劃生育,爸爸又有單位,他的兒子夢就破碎了。
大伯有兩個兒子,奶奶一直想讓大伯過繼二堂哥給爸爸,這樣既可以讓爸爸分擔大伯父家的負擔,也可以讓我們家不成為絕戶。
可奶奶就是這麼一說,大伯也總是含含糊糊的,過繼的事一直都沒有辦,媽媽是不願意過繼二堂哥的,可爸爸上心了,他對二堂哥比對我個妹妹都好。
每次從鎮上下班回來,只要帶回家好吃的,都先會給二堂哥,二堂哥挑剩了才輪到我和妹妹,有次妹妹氣不過先挑了,二堂哥不肯,就打了妹妹,妹妹都被打出血來了。
妹妹向爸媽告狀,媽媽很心疼,爸爸卻說妹妹不懂事,沒有孔融讓梨的精神,為此爸媽還大吵了一架,甚至兩個人都動了手,這讓我跟媽媽妹妹都對爸爸很失望。
因為爸爸的偏心眼,即使他拿工資,可他大部分的工資都給了奶奶補貼二堂哥,所以我們家還真的都靠媽媽種田賣菜支撐。
1987年,我上高二的時候,爸爸單位有頂職的名額,80年代還是計劃經濟時代,供銷社這份工作還是很吃香的。
雖然我的學習成績不錯,但對考大學也沒有十足的把握,所以在我爸說他身體不好,辦內退讓我頂職的時候,我還是很高興的,畢竟這樣我就有一份鐵飯碗了。
我麻溜的辦了退學,去了爸爸的供銷社上班,爸爸上班的時候,我有時也會去供銷社找爸爸,跟裡面的人本來就熟,上班了以後,他們對我也很照顧,上班還是挺愉快的。
可我上班還沒有一個月,爸爸就滿臉愧欠地著對我說:“小君,咱要不把這工作的機會讓給你二堂哥,你學習成績好,咱們村裡剛好缺個代課老師,爸跟校長說好了,讓你去當代課老師。”
供銷社工作是正式工,每一個月有基本工資加補貼有80塊左右,而去村小學當代課教師,每個月的工資最多也只有二十多,還是臨時工。
那時候只要是個人都會選擇供銷社這份正式工作。
可自從奶奶和大伯大伯母、二堂哥知道我頂了爸爸的職以後,一直就跟爸爸鬧,讓爸爸叫我回家把工作讓給二堂哥,剛開始爸爸不肯,奶奶就躺在地上撒潑打滾,後來還絕食。
爸爸被鬧的沒有辦法,只能同意,可媽媽不願意,自己的女兒有工作,肯定比隔房的侄兒有工作好,媽媽也一直跟爸爸鬧,可最後媽媽還是妥協了。
因為爸爸說媽媽再鬧,他就和媽媽離 婚,80年代在農村可幾乎沒有離 婚的事發生,為了我跟妹妹,媽媽也不願意離 婚了,後來我們才知道,爸爸會說離 婚還是奶奶教的。
本來媽媽還想讓我繼續回學校上學,可我已經退學一個多月,沒辦法回學校了,也只能聽爸爸的話,去村小學當了一名代課老師。
本來奶奶答應爸爸,只要爸爸把頂職工作給二堂哥,就把二堂哥過繼給爸爸,可等二堂哥工作了一段時間,過繼的事也沒有提上日程。
爸爸就去問了奶奶,奶奶還沒開口,大伯母就不肯了,說她不願意過繼二堂哥給爸爸,說工作是爸爸自願給的,在家又是哭又是鬧,又是讓孃家人來。
後來大家都沒法住在一起,過繼的事也不了了之,自然工作也拿不回,父母后來把家裡房子便宜了很多錢賣給了小叔,我們家在我教書的村小學旁買了地基,另外造了房子。
我們家也算跟大伯母他們撕破了臉,爸爸也沒有那麼聽奶奶的話了,因為爸爸的工資除了給爺爺奶奶的贍養費,都拿回了家,所以我們家的日子反而好過多了,父母的感情也好了很多。
我在村小學代課5年多後,因為所教的班級成績優異,又讀出了電大文 憑,所以我被調到了鄉中學當民辦老師,可工資還是很低。
92年二堂哥分到供銷社的房改房,媽媽還有些生氣,覺得如果我去供銷社上班,這房子就是我的。
我在做民辦老師的時候,在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同時,也在不斷的學習,我透過自 考拿出了本科文 憑,後來又考了在職的研究生,2000年,我從民辦教師轉成了公辦教師,並且在園丁新村分到了一套80個平方的房子。
而二堂哥2002年因為供銷社改制下崗了,下崗費也只拿了1萬多塊錢,二堂哥一時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他賣過貨,賣過保險,做過搬運工,推銷員,最後還是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
我們家我做了老師,一路從代課老師到民辦老師到公辦老師,妹妹考上了大學,讀的是醫學院,研究生畢業以後,在市醫院當了一名內科醫生,父親退休早,雖然供銷社改制了,但每個月也有退休工資領。
因為我和妹妹又給媽媽交了農村的社保和醫 療,所以媽媽60歲以後,每個月也從幾百塊的退休工資領到了2000多退休工資。
父母年紀大了以後,也從農村搬到了城裡,早些年我們就給父母在城裡買了養老房,也便於我跟妹妹照顧父母,父母現在自己有退休工資,身體也還可以,日子過得比大伯跟小叔他們都好。
我55歲退休,剛開始每個月的退休工資7000多,現在我退休三年了,退休工資也漲到了8000多。
而二堂哥60歲退休,他的退休工資只有3000元左右,還不到我的一半,想著如果當年沒有父親的偏心,奶奶的胡鬧,輪到下崗就是我了。
雖然工作的前10年,二堂哥的收入福利待遇比我好的多,但後來這幾十年包括退休的工資待遇,我可比二堂哥好得多,這真的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啊!
我有時還挺感謝父親的偏心眼的,陰差陽錯下,讓我有了一份不菲的退休工資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