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年輕人不願生孩子?90後回答:生個孩子,"生不如死"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有人相愛,有人結婚,有人生子,有人雪崩。"

這句流行語道出了當代年輕人的生存現狀。

為什麼年輕人不願生孩子?90後回答:生個孩子,"生不如死"

前幾天,我在地鐵上偶遇一對年輕夫妻,丈夫抱著嬰兒,妻子拎著大包小包。

妻子疲憊地靠在車廂上,丈夫焦急地哄著哭鬧的孩子。

地鐵上的其他年輕人,紛紛投去同情的目光,彷彿看到了自己未來的縮影。

生孩子,曾經是人生的必經之路,可如今卻成了讓90後、00後望而卻步的"終極難題"。

到底是什麼,讓年輕人對生育如此恐懼?今天,讓我們聽聽他們的心聲。

在北京CBD某寫字樓,28歲的小林(化名)正在加班。

作為一名普通白領,她的月薪在稅前15000左右。租住在通州的一居室,每月房租3500元。

說起生育話題,她苦笑著搖頭:"我和男朋友都想要孩子,但算過賬單後,我們都慫了。"

小林拿出手機,給我看了一份她做的育兒預算表:

月嫂8000元/月,奶粉尿布每月1000元,幼兒園學費3000-5000元/月,課外班每月至少2000元。"

這還只是基礎開支,要是孩子生病了呢?要是想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呢?"

在上海工作的張先生,則分享了自己朋友的遭遇。

他的朋友小陳夫婦,原本生活無憂,但自從生了孩子,生活質量直線下降。"

他們家小孩現在上小學六年級,每天早上7點20就要到校,晚上10點才能回家,週末還要補課8小時。

他們夫妻倆就像陀螺一樣轉,一個負責接送,一個負責輔導作業。"

更讓人心驚的是教育支出,光是課外班每個月就要花掉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

"現在的孩子不是在補課,就是在去補課的路上。"張先生說,"看著朋友這樣,我和妻子都打消了生二胎的念頭。"

90後的回覆是:生個孩子,生不如死

有網友評論:"六年級的學習量比勞改還苦,這樣的生活要持續8年,還要考研,誰敢生?生出來當火柴?"

這條評論引發強烈共鳴,反映出教育焦慮,已成為阻礙生育的重要因素。

"清風徐來"說:"懂得現代教育理念,願意把孩子當人看的年輕人,恰恰不想要孩子。"

這觀點頗具深意,高質量養育的標準越高,選擇不生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女生感嘆:"不開心時能捂著被子哭,生了孩子只能抱著孩子哭。"這是很多女生對失去自由的恐懼。

現在的女人太難了,要工作、要家務、要育兒,痛苦大於快樂。"當代女性在多重角色中的艱難處境。

我們不難看出:高昂的養育成本、沉重的教育壓力、工作與家庭的平衡困境,共同構成了年輕人不敢生育的三重枷鎖。

俗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

但在當下社會,或許應該改成"知父母恩,所以不敢為人父母。"

面對生育困境,我們既要理性分析,也要尋找解決方案。

比如,可以呼籲社會提供更多育兒福利,企業設立彈性工作制,社羣建立互助託管中心等。

生與不生,是每個人的自由選擇。

但如果連選擇的勇氣都被現實磨平,那才是最大的悲哀。

也許,當我們真正讓生育迴歸快樂,年輕人才會重拾生育的信心。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