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的區別
一、非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的不同點
非條件反射是人們天生就具有的反射,而條件反射是後天形成的。
非條件反射是由具體事物(例如食物、針扎等)的刺激引起的,而條件反射則是由訊號刺激引起的,訊號刺激包括具體訊號和抽象訊號。具體訊號可以是聲音、外觀、顏色、氣味等,抽象訊號則指語言、文字等。
非條件反射只需要較低階別的神經中樞(例如腦幹、脊髓)的參與即可完成,而條件反射則需要大腦皮層等高階神經中樞的參與才能完成。
非條件反射是終身固定的,不會消退,而條件反射是暫時的,可以消退。
二、非條件反射的種類
非條件反射包括縮手反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等,這些反射活動可以由大腦皮層以下的各個中樞完成。
動物天生具有的反射被稱為非條件反射,它是與條件反射相對的。在條件反射的研究中,常常使用食物性反射(例如唾液或胃液的分泌)作為應與條件刺激相結合的非條件反射。非條件反射是指人天生具有的先天性反射,是比較低階的神經活動,只需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例如腦幹、脊髓)參與即可完成。
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縮手反射、嬰兒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屬於非條件反射。例如,梅子是一種很酸的果實,一吃起來就讓人口水直流。這種反射活動是人天生就具有的,不需要學習即可產生,因此被歸類為非條件反射。但是,“望梅止渴”和“畫餅充飢”則屬於條件反射。(這兩種情況是根據後天經驗形成的反射)
三、條件反射的形成過程
條件反射建立後,如果反覆應用條件刺激而不給予非條件刺激強化,條件反射就會逐漸減弱,最後完全不出現。這稱為條件反射的消退。例如,鈴聲與食物多次結合應用,使狗建立了條件反射;然後,反覆單獨應用鈴聲而不給予食物(不強化),則鈴聲引起的唾液分泌量會逐漸減少,最後完全不能引起分泌。條件反射的消退是由於在不強化的條件下,原來引起唾液分泌的條件刺激轉化成引起大腦皮層發生抑制的刺激。條件反射的消退並不是條件反射的喪失,而是從原先引起興奮(有唾液分泌)的條件反射轉化成引起抑制(無唾液分泌)的條件反射。前者稱為陽性條件反射,後者稱為陰性條件反射。在動物的生活過程中,條件反射可以不斷建立,而由於環境的改變,一些條件反射會消退,另一些新的條件反射會建立,從而使動物能更好地適應環境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