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婚戀課程 婚戀課爆滿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女大學生現恨嫁族

據調查,在高學歷女生中普遍存在兩種極端情況,一種是希望畢業馬上能結婚的恨嫁族,她們希望以年輕為資本確定好婚姻關係;另一極端就是被社會關注的剩女,由於不願意早早投入婚姻,導致年齡不小遲遲不嫁。某相親類節目的報名情況顯示,報名者的年齡段越來越小,為了避免今後成為剩女,越來越多的女大學生成為了恨嫁族。如今報名參加徵婚的人中,甚至出現了90後女生。

大學婚戀課程 婚戀課爆滿

近日, 上海 交大飲水思源BBS上的一則徵婚帖引起了廣泛關注。這個徵婚帖是由4位女生一起發的。她們將各自的擇偶要求明碼標明,還附上了個人的生活照,希望在畢業前找到另一半。

大學婚戀課程 兩門婚戀課常爆滿

據瞭解,專門開設婚戀方面課程的高校不多,但大多數學校都會將這部分內容融入兩性關係類的課程中,邀請校外專家做婚戀、情感相關的講座,還有一些學校會在心理健康課、性教育課中穿插婚戀觀的教育。

目前大學生已經可以結婚,但是由於在校園裡談到戀愛和性都覺得很敏感,所以在大學裡真正的婚戀教育類課程非常少。 北京交通大學心理素質教育中心田寶偉博士介紹,目前北交大除了開設一些講座外,也嘗試開設了兩門選修課,《兩性心理學》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在這些課程中都會涉及一些婚戀教育。這些課程在學生中很受歡迎,很多時候課堂都爆滿。

田寶偉認為,婚戀教育非常有必要,因為大學生已到了戀愛的生理期以及法定可以結婚的婚戀年齡。但大部分孩子接受的正規戀愛和性的教育非常少,大部分是透過尋找報刊和音像製品獲得這方面的內容,所得知識比較偏頗。田寶偉表示,他們會在課堂中講愛情理論,也會講愛情心理學的理論,兩性jiao往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愛情和婚姻的過程等。

婚戀教育先成人後成才

你想獲得更幸福的人生嗎?讓我們一起學會生活學會愛!這是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公選課《生活教育成功人生的基礎》的課程介紹,教學生如何看待愛情、婚姻、性是這門課程的主要內容。據介紹,該課程隸屬於中國紅十字會心靈陽光工程下的LE生活教育專案,2006年由北大教育學院教授田玲首次將該課程引入北大本科常規課程,如今已被北京近十所高校推廣,目前的授課老師為北大教育學院副教授宋映權。

為了打消學生對於學分和考核標準的疑慮,2006年開設這門課程時,田玲教授曾寫下詳細的課程介紹。田玲教授認為,開設課程的初衷是由於她發現了本科生成長中的一系列與生活、人際、情感、精神相關的問題與需要。田玲教授認為,無論是提供高等教育的人,還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需要從先成人後成才或既成才也成人的思路思考教育問題,這門課程就是要幫助學生成長為不僅頭腦強大的人,也是心靈堅強的人。

田玲教授稱,很多學生學習成績優異,可心理年齡很小。在自我沒有發展成熟的情況下就面對兩性關係,他們無從判斷自己要什麼,什麼樣的人適合自己。這也是當今大學生在戀愛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在教學中,這門課程主要採用小組互動、角色表演、幽默故事和個人應用等多樣、活潑的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儘管不以考試作為主要考查手段,但田玲教授認為,針對該課程與學生生活經歷和個人成長關係密切、應用性較強的特點,不以閉卷方式考查,對學生的評價採取課堂參與、課外閱讀和學期論文等綜合方式。

恨嫁與生活壓力有關

舒柳敏認為,女大學生在面對婚姻時,要跳出理想主義的誤區:有一個能幹的丈夫未必等於有一個幸福的婚姻。婚姻不是做生意,找個能幹的合夥人就可以收穫理想的結果。

除了來自經濟、事業方面的壓力,還有一種壓力是來自於擔心成為剩女的壓力。隨著通訊越來越發達,人與人之間的心靈交流卻越來越少。一邊是人際關係上的焦慮,一邊卻又無法進入婚姻關係。日復一日,許多人便心不甘情不願地成了剩女。

舒柳敏指出,當高學歷女生提出非千萬富翁不嫁的條件時,她也走進了認知的誤區,即她沒意識到自己其實也很能幹,不一定非要依靠男人才能保障自己的幸福。女大學生們應該學會以更合理的、良性的方式去處理自己的焦慮,女性在婚姻中希望尋求保障和安全感,但真正的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