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狹窄和腰間盤突出有什麼區別 腰椎管狹窄和腰間盤突出的區別
長時間久坐腰椎就會有所問題,那麼清楚腰椎管狹窄和腰間盤突出的區別麼?生活中很多人都容易混淆腰椎管狹窄和腰間盤突出這兩種疾病,因為人們都認為這兩種疾病屬於腰椎方面的問題,所以差別也就不大,但其實兩種疾病從本質上還是不一樣的,對人體的侵害以及表現出來的症狀都是不同的,所以還是需要從多方面去區分。那麼腰椎管狹窄和腰間盤突出的區別是什麼呢?
腰椎管狹窄和腰間盤突出的區別
1.不同的發病機制
兩個疾病的臨床表現不同是由於它們的發病機制是不同的。腰椎管狹窄症是由於椎間盤突出、關節突關節骨質增生、黃韌帶肥厚、退變性滑脫等因素導致腰椎中央椎管、外側椎管或神經孔直徑減小,當長時間行走、站立時,椎管內壓力增高導致靜脈迴流不暢,神經根缺血從而產生疼痛。而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疼痛是由於椎間盤突出、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外露導致的一些列炎性反應。
2.不同的年齡層次
腰椎間盤突出症多見於20~50歲的青壯年,男多於女,其發病部位以腰4~5之間最多,腰5骶1之間次之,腰3~4較為少見。腰椎管狹窄症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年人,起病緩慢,與中央型椎間盤突出常為突然發病不同,主要症狀是腰痛、腿痛和間歇性跛行。
3.不同的症狀
腰椎管狹窄症的患者靜息狀態下可能沒有任何不適,但長時間走路或站立就會出現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或者無力,這時如果蹲下、坐下、或者躺一會兒症狀就會減輕或消失,又可以繼續行走一段距離,而後再次出現疼痛,如此反覆,醫學上稱之為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腰椎管狹窄症的患者往往可以騎車,在超市裡面推著車子也可以走很久。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下肢放射性疼痛往往是持續性的,蹲下、平臥都很難緩解。
標籤: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