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糟糕的婚姻中你只需要拯救你自己
你周圍有沒有這樣的朋友,總是抱怨她丈夫怎麼對她不好,你給了她很多想法,提出了很多建議,沒有必要,或者說沒辦法。
你也想幫助她,但好像你也沒辦法。
沒辦法,其實是深深的共鳴。因為你們的潛意識知道,如果你把她從婚姻的泥潭中拉出來,她會更不愉快。
本來,沒有人想自己陷入泥潭,但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生活中很多人總是讓自己陷入其中。
最近的新聞顯示,跳樓的女演員在遺書中,自己8年來一直忍受著丈夫的外遇和冷遇,無法選擇輕生。
很多網民看了新聞後,感到憤怒,感到不幸。為什麼那麼多女性自己的條件好,有工作資源,可以獨立養育孩子,但不能在關係中立即停止損失?
01
在我的讀書會上,一位讀者問應該如何挽救她的婚姻。
她說實際上和丈夫離婚了。
結婚2年,丈夫總是喝酒喝醉了酒喝多了就開始找工作,各種各樣的不滿,不僅對她說壞話,還多次向她伸出手,酒醒來後丈夫也要求原諒。
終於,家庭暴力後,她選擇離婚。離婚的日子很平靜,但她過得不好。多次喝酒後,丈夫打電話給她,說想再婚,想好好照顧她,發誓改變以前的錯誤。妻子偶爾來和她說話,說她為家付了這麼多錢,說兒子什麼也不知道,說家裡對不起她。
她最後選擇和丈夫在一起,儘管周圍的朋友勸她不要再婚。她說她很理解自己的丈夫,是因為遇到了事業的低谷,各種壓力都很大。
之後,她有了孩子,丈夫的事業也出軌了,但丈夫經常喝酒。有時候想讓丈夫關心孩子,半天也找不到人。丈夫在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挫折,半夜喝醉酒回來發瘋,有時會把家裡的電視冰箱弄壞。
這次,她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她還帶著兩歲的孩子,說夫妻關係不想影響孩子的成長。她說自己還對丈夫有感情,結果除了家庭暴力和飲酒以外都沒問題。
她說不知道該怎麼辦,可以幫助丈夫成長和變化,拯救自己的婚姻家庭。
02
自己選擇的路,為什麼讓自己無路可走?
問題的關鍵不是該怎麼辦,而是她真的想離開這種關係。
美國心理學家卡普曼認為,每個人心中都有迫害者、受害者和救助者這樣的三角戲劇角色。
在生活中,我們故意扮演這三個角色,在這些角色中不斷切換,當你扮演其中一個角色時,周圍的人為了維持這三個角色的平衡,無意識地扮演對應的角色。
在這位讀者的經驗中,她似乎可以在受害者和救助者之間游泳。
她在婚姻中遇到了家庭暴力是受害者,她離婚了一次。但是,離開這些痛苦似乎不是她最想要的,她最想要的是拯救丈夫,拯救這段婚姻關係。因此,她在成為受害者的同時為受害者的同時,也成為了救助者。
她是受害者時,丈夫是受害者。因為丈夫對她家庭暴力。
她是救助者時,丈夫是受害者。丈夫的事業受挫,酗酒,丈夫不是對她不好,而是丈夫有困難,他也是無辜的。
她認為丈夫需要幫助,夫妻關係也不能影響孩子的成長。但是,她可能最需要幫助的是她自己。
她忽視了自己。
03
為了滿足受害者角色的需要,有時人會無意識地選擇困難。
希望有人發現和關注自己忽略的意義。
她成為救助者,她在救助家庭,但她的救助行為是童年關係強制重複。
為了維持家庭整體,為了維持父母的關係,她從小就要成為別人想的角色,但她作為孩子的存在是看不見的。
迄今為止,她的關注太少,甚至沒有希望得到愛,她認為自己只有付出和犧牲,不能更好地對待。
她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每次父母吵架,冷戰,就像她是維持父母結婚的繩子一樣。
她被迫成為父母關係的護理人員。
但是,她並不是每次都能緩和父母的矛盾,她做不到的時候,她的心裡又感到內疚,覺得自己沒用。
她自己的心情,一直被忽視,所以她也學會忽視自己。
在拯救他人時,她似乎有價值,可以找到自己的意思。因此,她希望透過拯救丈夫和家人來拯救自己。
在她的想象中,如果有改變丈夫的方法,她就會得到愛,幸福和圓滿。
因此,她一直在受害者和救助者之間行走,她一直把建立幸福的權利放在別人身上。
04
改變人是幻想。除非對方願意,否則很難改變對方。
心理學家曾奇峰說,把一個人應該接受的東西交給本人是對他人最高水平的尊重。我認為這也是對自己邊界的尊重。
但是,幼年的孩子可能無法面對這個事實,不想放棄這樣的幻想,就像她一直在幻想拯救父母的婚姻關係一樣。
失去愛,或者沒有得到愛,對我們來說是巨大的失去。這使我們的心恐怖無力/a>。當你沒有足夠的力量面對這些喪失帶來的痛苦時,幻想幫助你,幻想和你一起度過最艱難的歲月。
最後,帶著幻想成長,帶著幻想來到親密的關係。
05
如何擺脫自己的困境?
可能需要先放下救人的身份。
如果你手裡有錘子,一切都看起來像釘子。從某種角度來看,救援者的角色培養了受害者和迫害者,因為救援者需要其他兩個角色。
幻想自己能成為救助者時,實際上作為受害者的部分還沒有治癒。所以,去看你內在受傷的孩子,真正需要幫助的自己。
面對你內在受傷的部分,面對你的喪失,面對你的恐怖恐怖
聚焦於自我成長,不把幸福的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學會自我負責,從自己身上尋找答案,對孩子成長的擔心也不復存在。
夫妻關係的問題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孩子,同時我們也可以相信孩子的力量,孩子是獨立的人,夫妻關係的問題是夫妻關係,夫妻關係有什麼變化,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永遠存在。
如果能接觸到自己的真相,就能接觸到更多的現實世界。現實世界有助於找到你的答案。這些答案可能沒有具體的方法,但在你的體驗中感受到。只有你體驗了,才是你的。
希望你能活下去,只做自己生命的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