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擁有“成功型”人格特質嗎?
不管我們承不承認,都不能忽視一個現象:擁有某些不良人格特質的人更容易成功。
凱文·達頓是英國一名精神病領域的專家,他潛心研究精神病30餘年,發現那些被認為最冷酷、最危險的精神病態者,其實和我們通常認為的天才人物具備相同的人格特質,比如:無畏、無情、專注、有魅力、口才好、自大、自戀、缺乏共情心、不焦慮、不拖拉、喜歡刺激、操縱他人、不在乎別人的看法、追求成就感。為此,他寫了一本書《為什麼瘋子比常人更容易成功》,來探討這種社會現象,尋找這些“瘋子成功者”帶給我們的智慧啟示。
讀了這本書後,有人調侃,如果你還不夠成功,那是因為你活得太正常!
而這些容易被幸運女神垂青的人格特質裡面,有不少是自戀型人格具備的特質,比如自大、自戀、缺乏共情心、追求成就感等。很多人都與成功的自戀者或自戀的成功者打過交道,必定對他們的“特殊味道”印象深刻。
那麼,自戀的人為什麼更容易成功?此處成功專指財富、權勢、地位等社會領域的評價標準,不包括婚姻家庭、親密關係等私人領域。我們都知道,自戀者擁有極其糟糕的親密關係。
自戀者迷人的第一印象
衣著光鮮、舉止得體、神情自信……在社交場合,我們總是被這樣的人所吸引。然而,心理學研究發現,給大家這種第一印象的人往往很自戀。這也是自戀者刻意製造的一種“出場效果”,他們很享受別人的矚目。
德國心理學家米加·巴克等人進行了一項研究,全面揭示自戀者的“魅力陷阱”。實驗發現,自戀者能在完全陌生的情況下,給人很好的第一印象。
參加實驗的是73個心理學專業一年級的本科生,開始時大家彼此陌生。在每個人向大家作自我介紹時,心理學家用錄影記錄了他們的面部表情、身體語言等,然後又讓他們填寫了自戀測試問卷。
結果發現,自戀者給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好,被評價為:隨和、善良、開朗,衣著光鮮整潔,面部表情富有魅力,身體動作充滿自信,語言風趣幽默又充滿智慧,顯得很有能力,善於活躍氣氛,和其他人很合得來,特別是看著你的眼神相當迷人。然而,學生們在進行了7次、每次2.5小時的活動後,對自戀者的評價就變成:不友善、不隨和、傲慢、充滿敵意……
社會心理學家發現,第一印象在人際交往中至關重要。人們對一個人的某些品質一旦形成傾向性印象,就會帶著這種傾向去評價這個人的其他品質。這被稱為“光環效應”,即最初的傾向性印象好似一個光環,使其他品質也因此籠罩上類似色彩。
由於“光環效應”的作用,一個人的優點或缺點變成光圈並被誇大,其他的優缺點也就退隱到光圈背後視而不見了。自戀者迷人的第一印象,像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裡的“芝蔴開門”的通行咒語,讓成功之門為他們洞開。而那些在初次登場時表現平平的人,在這個人際交往越來越淺的社會,會被一個又一個的機會拒之門外。
自戀者不允許自己“不成功”
對自戀者來說,天下最痛苦的事莫過於與別人一樣平凡。他們終其一生,都在苦苦追求成功,期待別人仰慕自己,讓自己永遠處在舞臺的中央,讓那束追光燈把自己映照得光彩奪目。
無論是不是一個真正的成功者,自戀者都堅信自己“天賦異稟、獨一無二”,並且要證明給別人看。正如阿爾伯特.J.伯恩在《警惕你身邊的情感吸血鬼》中說的那樣,那些不能將自己的遠大夢想變成現實的自戀者,也許會把他們的現實變成夢想。他們是自己心目中的“傳奇英雄”。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有時會將他們匯入一種良性的願望-行為-結果迴圈,最終讓一些人得以“心想事成”。
不可否認,很多自戀者都有一定的自戀資本,比如天資聰明、天生麗姿、富有才華、充滿創造力等。自戀者十分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為了讓自己名副其實,他們不停地鞭策自己。科胡特在《自體的分析》中說,“一位有才能的人的自我,也許會在一種持續的、修正不良的誇大自體的誇大幻想要求的逼促下運用其極致的能力,達到一種現實上卓越的表現。”相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自戀者比他們聰明,又比他們勤奮,當然會比他們成功。但對於自戀者來說,成功不是一種自我實現的追求,而是一種掩飾自卑、支撐自尊的補償機制。
自戀者的成功,還有一部分來自他們對別人冷漠無情的剝奪,這也是自戀者最讓人詬病的一點。自戀者維持著一種剝奪性的人際關係,他們在追求成功時,眼裡只有利益,無視公平和規則,更不會與別人分享成功果實。因為缺少同理心,他們也看不到別人的情感與需求。那些讓普通人在決策時猶豫不決的情感困擾,在自戀者那裡都不存在,他們只盯著目標,然後實現它。這讓自戀者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也讓普通人自嘆不如。
自戀者成功的“喬布斯樣本”
喬布斯是一個自戀者。
他創造了蘋果帝國,讓1997年蘋果電腦的一個著名的廣告詞——“那些真正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成為現實。
但是,喬布斯是一個典型的“自戀型人格障礙”者。美國《財富》雜誌在2008年的報道中稱,喬布斯流露出高人一等的得意,在公開言論中夾雜著對商業對手的嘲弄,認為他們平庸、邪惡,而且沒品。沒有一個CEO比他更任性、厚臉皮地自行制定好的和壞的規矩。
喬布斯的自誇自大、剝奪他人,還表現在將別人的成果據為己有。據蘋果程式設計師布魯斯·霍恩回憶,有一天,他跟喬布斯提出一個自己的想法,喬布斯說那太瘋狂了。到下一週,喬布斯跑過來對他說:“嘿!我有個很棒的主意”——而那正是霍恩的主意!於是,他對喬布斯說:“史di夫,一個星期之前我就跟你說過這個了。”喬布斯說:“知道了,知道了!”然後繼續講下去。據瞭解,作為蘋果的締造者,他把自己列為103項公司專利的“共同發明者”,包括從iPod的使用者介面,到炫目的蘋果專賣店裡玻璃樓梯的輔助系統。
據《史di夫·喬布斯傳》一書中描寫,喬布斯還有一句口頭禪,就是把競爭者和優秀員工的產品說成是“垃圾”。美國臨床心理學家雷利·納德勒博士認為,喬布斯作為一個性格複雜的企業領袖,擁有遠見、自信、催化變革、啟發式領導等幾種重要能力。但是,喬布斯的心理特點中既有遠見卓識的一面,也有獨斷專橫、飛揚跋扈的一面。他採取強制式領導,做事缺乏靈活性,做錯事總要為自己辯護,對沖動缺乏自制能力,有時甚至虐待員工——很多下屬長期忍受喬布斯的專橫與羞辱。喬布斯曾被自己創立的公司踢出去,與他的自戀者特質有很大關係。
此外,與所有的自戀者一樣,喬布斯在情感方面顯得冷漠無情。比如,他拋棄自己的私生女,狠心拒絕他的親生父親想見他一面的願望。1989年夏天,喬布斯向女友di娜·萊德斯求婚,但她最終選擇了拒絕。她事後說:“在我們相處時,我受不了他的不仁慈。我不想傷害他,但我也不想站在一邊看著他傷害別人。那很痛苦,很累。”後來,她自學了自戀型人格障礙的知識,發現“簡直太符合了,充分解釋了我們曾經面臨的難題,這讓我認識到,期待他更友善或別那麼以自我為中心,就像期待一個盲人可以看見世界一樣。”
哪怕自戀者的成功能像喬布斯一樣改變世界,但他們身邊的人依然感覺不到幸福。我們活在世上,渴望的不是日新月異的科技產品,而是身邊人的溫情相待。
趙紅霞已幫助過552人入駐年限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