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異家庭孩子的心理問題及疏導(單親兒童心理健康突變)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最近幾年,隨著全國離婚率不斷攀升,單親兒童群體數量也在不斷擴大,儘管有些作為第一監護人的父親或母親可能會在不長的時間裡迅速組建了新家庭,但是卻發現孩子並沒有因為有了一個完整的家而獲得快樂感,相反問題卻不斷出現。

離異家庭孩子的心理問題及疏導(單親兒童心理健康突變)

與此同時,還有一種現象,就是雖然孩子監護人離異後很長時間內並沒有組建新的家庭,但是也同樣發現孩子性格和原來有很大的變化,並且在學習方面也不斷出狀況,親子關係也大不如從前。甚至還有些孩子儘管和父親或母親每日生活在一起,逆反心理卻不斷增強,不易於管教。

由於單親兒童年齡跨度較大,今天寒石冷月特別選擇了兒童第二反抗期(7-9週歲)作為樣本,給單親家庭的家長一些建議,目的旨在讓你讀懂離異帶給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響,以及如何採取有效應對措施,儘可能保證孩子心理健康,從而減少孩子出現成長問題的機率。

單親家庭兒童在第二反抗期階段,父母離異極容易讓孩子出現心理亞健康現象。

單親兒童因為不能和父親或母親一起生活,使情緒變得焦慮不安。

對於孩子們來說,從小就有一種對爸爸和媽媽的心理依賴,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裡,父母就是他們的全部世界。可是突然有一天,爸爸和媽媽離婚了,在這個家裡只留下了爸爸或媽媽與自己一起共同生活,孩子會內心特別不安。尤其是當孩子因為做錯事被批評或責罰時,會讓孩子更加變得焦慮不安,因為他(她)會誤以為當監護人的媽媽(爸爸)不愛自己了,才會對自己這麼“不好”。也有很多時候,孩子會慣性潛意識在家裡尋找已經離開的爸爸或媽媽,可是當確認已經不在時,會讓孩子內心產生痛苦或迷茫感,只是孩子不願意說出來。

2、因為想念離開原家庭的父親或母親,但又不能隨時見到而內心特別失落。

在幼兒期裡,單親家庭的孩子情感發展還沒有特別豐滿,雖然會經常思念已經離開這個家的父親或母親,但是隻要有人陪伴自己玩耍,就會很快把注意力放在玩上面。但是孩子進入小學階段後,由於正式進入兒童期,孩子的情感世界會快速發展,尤其進入7-9歲這個第二反抗期時,孩子會特別在意自己的內心感受。有時在選擇傾訴物件上面,會和以前有所區別,如果孩子想和不在一起生活的爸爸或媽媽聊聊心裡話,可是發現他(她)不在時,內心隨時都有可能產生失落感。而對於孩子的這種感受,作為監護人的父親或母親,常常容易忽略。而你的忽略極容易讓孩子出現內心的孤獨和無助感,極容易出現潛在的心理問題。

3、當單親兒童受到老師批評時,孩子內心會產生無助感,易變得沉默寡言。

孩子進入小學後,由於家庭的變故,常常會導致孩子學習興趣受到直接影響,如放學後可能會更願意找玩伴去玩耍,而不願意在家裡感受孤獨。但這樣一來,孩子在完成課外作業方面會出現問題,導致錯題增多,學習態度消極,應付了事等。當老師並不知道這個孩子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出現學習上這樣糟糕的表現,就貿然在課堂上批評孩子時,很容易讓孩子內心產生沮喪和無助感。原本孩子就認為爸爸或媽媽因為不愛自己而離開這個家,現在又多了老師的批評,很容易出現認知的偏差,繼而在無助感支配下,變得沉默寡言。如果作為監護人的家長,你每天不能認真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孩子學業可能就會從此一蹶不振。

4、當單親兒童缺乏心理安全感時,會影響睡眠、飲食和注意力專注。

別看孩子已經七八歲,或八九歲了,但是他們仍然需要在父親或母親身上獲得足夠的心理安全感,才會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每天的生活與學習之中。對於上面我所描述一些情形,如果作為監護人的家長忽略關注孩子的情緒感受,不主動關愛孩子時,很容易讓孩子內心世界呈現一片晦澀。如吃飯時無精打采吃的也不多,如寫作業時缺乏大腦興奮度,如晚上遲遲難以入睡,課堂上注意力很難集中等。這些最直觀的行為表現,就是在向家長髮出訊號,孩子已經缺乏心理安全感,以及生活的快樂感,必須要下功夫去陪伴孩子。

父母離異對第二反抗期兒童所帶來的心理衝擊面面觀。

1、父母離異後,孩子跟誰會有截然不同結果,完全取決於監護人對孩子管教態度。

對於有些夫妻來說,他們儘管有一千種理由離婚,但是卻只有一少部分人會優先考慮離婚對孩子產生哪些負面影響。但是對於孩子來說,父母離異後跟誰卻並不一定由他們來作主。尤其是孩子最終跟隨了媽媽或爸爸,但是作為監護人來說,對孩子的管教態度,往往決定著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關鍵。對於性格暴躁,缺乏耐心,不懂育兒的媽媽或爸爸來說,極容易因為不當管教態度而使孩子變得更難管教。原本孩子處於第二反抗期,問題就很多,再加上管教態度簡單粗暴,就便教育更加難上加難,這就為孩子今後進入青春期的叛逆埋下了伏筆。反之,如果與孩子共同生活的媽媽或爸爸懂家庭教育,能夠及時關愛孩子,採取相對溫和式的管教方式,則容易讓孩子度過一個成長危機期。

2、來自同伴的嘲笑或不經意玩笑,很容易讓孩子憤怒,導致情緒偏激行為發生。

透過寒石冷月多年家庭教育工作經驗來看,在接觸到的很多單親家庭兒童中,來自同伴或同學對他們的傷害,往往不容易被老師和家長髮現。可能有些家長會很困惑,怎麼才幾歲的孩子就會關注小夥伴父母離異了呢?其實,在孩子們的世界裡,他們也會經常關注同學或玩伴的家事。有些家教不是很好的孩子,會拿單親家庭的小夥伴開玩笑,甚至有時會嘲笑他(她)是一個沒爹或沒媽的孩子。結果這樣的玩笑往往會讓被嘲笑者的孩子內心非常受傷,有些能回家向爸爸或媽媽哭訴,有些則對父母的離異產生不滿情緒,如果家長不去了解孩子經歷了什麼,往往會簡單或粗暴地責備孩子,更容易讓孩子內心非常憤怒。

3、原本性格外向活潑的兒童,父母離異後極容易變為內向,更不願意向人吐露心聲。

如果家長髮現在你們夫妻離異後,孩子原本性格外向活潑,突然變得內向,不願意向人吐露心聲時,你要當心了,這是孩子受到家庭變故打擊後的最直觀的表現。可是對於很多離異的家長來說,他們往往優先在乎自己的感受,如有些媽媽特別傷感,無心去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如有些爸爸雖然爭取到了撫養權,卻因為忙於工作而無心陪伴孩子,自然不去關注孩子的性格變化情況。甚至還有些夫妻離異後,把孩子交給老人去照料,這就更不容易瞭解孩子的性格與情緒變化,對於處於這樣情形的孩子來說,很難保持心理健康成長態勢。

4、缺少了完整的父愛和母親,極容易讓單親兒童迷戀遊戲和自我封閉。

在我接觸到的很多單親家庭兒童案例中,自我封閉和遊戲成癮數量最多,為什麼會呈現出這樣的特點或規律呢?原因很簡單,孩子原生家庭的整體被打破之後,關係平衡也隨之被打破。原來不管夫妻間如何有矛盾,但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卻擁有完整的父愛和母愛。可是現在對孩子來說,由於爸爸或媽媽的離開,孩子情感世界便塌陷了一角,使他們極容易缺乏心理安全感。為了彌補內心的不安,或者不滿情緒,絕大多數會把自己封閉起來,不願意讓人打擾。而有些孩子則發現遊戲可以讓他們開心,於是便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遊戲上面,結果就慢慢遊戲成癮了。

具有撫養權的監護人應密切關注孩子心理變化,關注的點有這些。

1、離異後,孩子監護人必須要加強對孩子的親情陪伴,適時鼓勵和引導孩子。

那些對孩子教育特別有責任感的家長,儘管婚姻不如意最終離異了,但是當他們獲得孩子的撫養權,成為獨立監護人時,往往顧不上自己內心的憂傷,而是優先考慮到離異對孩子所造成的傷害。於是便儘可能拿出時間和精力來做好親情陪伴,如她(他)會給孩子講爸爸媽媽因為什麼原因不得不分開,但是我們都會同時愛著你,你呢,只是暫時性和爸爸或媽媽不在一起生活,週末或假期你可以和他(她)在一起。當孩子得到媽媽或爸爸肯定的答覆與承諾時,內心的不安很容易消除,甚至還渴望過週末呢。對於有這麼開明又懂教育的家長來說,適時鼓勵和引導孩子面對現實,很容易減輕孩子受父母離異的影響。

2、監護人要避免當著孩子面去指責或埋怨孩子的父親(母親),可減少孩子負面情緒。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類非常糟糕的離異家長,他們經常會在孩子面前數落孩子的爸爸或媽媽種種不是,試圖把對方描繪成一個不可饒恕的罪人一樣。但是他們卻不知道,你越是這樣抹黑對方,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越不利。因為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她)會有自己的認知和分辨力,當有一天孩子發現你所說的都是假的時,不僅不會尊重你,還會讓孩子失去對你的信任,從而使管教無從下手。因此,監護人要避免當孩子面去指責或埋怨他們的父親或母親,應該當成是一個雷區,輕易不要去踩。如果你真做到了,很慶幸你的孩子沒有受到的負面情緒影響,甚至他(她)可以和你一樣,成為一個積極樂觀向上的好孩子。

3、家長要經常留意孩子與玩伴相處時的關係,如有矛盾及時化解。

對於單親家庭的兒童來說,作為監護人的媽媽或爸爸,必須要經常留意孩子與玩伴的相處關係。因為好的玩伴關係可以讓孩子更加快樂,並擁有安全感。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彌補孩子因為爸爸媽媽離異而產生的內心失落感。如有的媽媽或爸爸會主動給孩子多安排一些戶外活動時間,鼓勵孩子優先完成作業,而後一身輕鬆和小夥伴們一起去玩耍。還有的則與孩子要好的玩伴相約週末一起去公園、電影院、博物館或野外去搞一些活動等。只要孩子有了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就容易使孩子內心變得陽光。如果家長髮現孩子和小夥伴有矛盾時,一定會及時出手相助,化解他們之間的矛盾,從而避免孩子因為失去玩伴而陷入孤獨。

4、家長要主動把家庭離異情況告知老師,請老師耐心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

有經驗的家長會在自己離異後,把婚姻真實情況告知老師,儘可能讓老師根據單親家庭孩子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去施教。但是有些不懂教育的家長,卻礙於自己離婚了面子上不好看,而不願意把真實的家庭情況告訴老師,結果會讓老師很難顧及到學生個體。這就使管教缺乏針對性。如有一位三年級男孩子的父親,把自己離婚的情況告訴班主任後,班主任也同時把孩子在班上的表現給家長做了介紹,彼此的坦誠交流,都有一個共同目的,一起努力讓孩子從爸爸媽媽失敗的婚姻陰影中走出來。說到這裡,寒石冷月可以肯定地告訴單親家長,老師們絕大多數都會特別理解你和包容你,你不必藏著掖著。

謹防二次婚姻帶給孩子的心理不適,可這樣讓孩子漸次過度。

1、如果想進入二次婚姻,監護人需要先讓孩子有知情權,增強孩子心理安全感。

對於一些單親的爸爸或媽媽來說,他們必然要面臨著二次婚姻的現實。如果你們本著對孩子負責的態度,建議你們一定要在這方面和孩子認真談一談,把你們單身之苦之累講給孩子,會獲得孩子的同情與理解。只要你們這樣做了,反而能獲得孩子的支援,為今後你的家庭重建開一個好頭。但是有些單親家長卻做的不夠理性,他們完全不顧孩子的感受,結果為日後在新的家庭裡因為孩子管教出現新的問題埋下伏筆。他們雖然獲得了新的婚姻,但是孩子不幸福不說,還有可能獲得二次傷害。

2、是否準備正式進入二次婚姻,監護人需要徵求孩子的意見,條件成熟時結婚為宜。

對於已經準備正式進入二次婚姻的單親家長來說,我建議你最好徵求孩子的意見,如果之前的工作做的很周到細密,孩子也和你的另一半比較熟悉了,從心理上就能夠接納他(她)。但是婚前相處還是要謹慎,因為對於成人來說,往往善於偽裝,二次婚姻之前可能會是一種樣子,結婚之後可能又會是另一種樣子。唯有時間可以驗證一個人是否真的愛你,以及愛上你的孩子。如果你真找對了人,你和孩子會獲得真正的幸福,這對孩子來說絕對是最好不過的事。在這裡,請準備進入二次婚姻的家長來說,一定要在條件成熟時結婚為宜。

3、二次婚姻開始後,家庭成員關係定位必須要清晰,要賦予繼父或繼母一定的管教權。

由於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不少二次婚姻家庭,在繼子(女)管教方面往往缺乏經驗。在這裡寒石冷月要提幾點建議:一是必須要召開家庭會議,明確繼父(母)在家庭裡的主體地位;二是要明確繼父(母)管教權,讓孩子清楚地知道;三是最好在鼓勵和引導之下讓孩子表態,這樣有利於建立承諾關係。如果真能做到這樣的家庭民主關係,相信對於重組家庭來說,一定會有良好的家庭秩序,讓孩子感受到比原來的家更溫馨,更有安全感和快樂感。還有什麼比孩子獲得幸福感更重要的事呢?因為孩子有幸福感了,當然大家也都有了。

4、監護人要階段性與孩子談談新家庭帶給他(她)的感受,瞭解孩子內心真實想法。

二次婚姻需要磨合,這是不爭的事實。而在孩子與繼父(母)朝夕相處的過程中,自然會有自己的內心的感受。對於爸爸或媽媽來說,必須要抽出時間,單獨和孩子進行交流,讓孩子談談他(她)對繼父(母)的印象和感受。對於孩子來說,只要給丟擲這個話題,就清楚你是真愛他(她),自然會本著信任你的態度,把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說出來。如果發現這其中的問題時,你可以告訴孩子,你來負責解決這其中的問題,請等著媽媽或爸爸的答覆。只要家長本著坦誠和務實的精神去建設好新的家庭,構建沒有血緣的親情關係,相信你們一定會把親情關係融洽的更好。

結束語:這篇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雖然我只拿7-9歲兒童作為樣本來闡述,但是對於孩子在7歲之前的單親家長來說,你仍然可以有參考意義,並且可以欣喜地告訴你,你可以在孩子進入第二反抗期之前就處理好這一切,反而更有利於孩子今後的教育和成長呢。雖然篇幅很長,但是本著對孩子們負責的態度,我還是花了很多筆墨,儘可能分析透徹,給出的建議更周全一些。

標籤: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