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河車是什麼(益壽的中藥—紫河車)
在微頭條寫了一篇關於紫河車的小文,沒想到頗受歡迎,但限於篇幅,雖然寫完了,總覺得意猶未盡,不能寫全面,於是就有了寫圖文的想法。
紫河車是中藥的藥名,為什麼這樣命名,相信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查閱相關醫學資料,倒是在明代醫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找到了紫河車命名的由來,略摘幾句:“天地之先,陰陽之祖,乾坤之始,……胎兒乘而載之,飄蕩於蓬萊仙境,萬里天河,故稱之為河車”。寫的形象而易懂,其中天地,陰陽,乾坤,單從狹義方面理解,可以是男性,女性的意思,男女結合,孕而成胎,及至生產,胎兒則乘而載之。至於前面加的“紫”字,乃是因為從母體出來之後,河車容易變成紫色,故命名之。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都明白紫河車就是人的胎盤,是胎兒出生之後的產物,經過加工,乾燥而成。說到這裡想到了網友的一條評論,他說:“目前市場上在售的紫河車,大多在乾燥的過程中加了粉,因為他自己烘乾過一個,成品的顏色是暗黑色的,不可能如圖片中的金黃色。”其實他的話很對,畢竟他實踐過,實踐出真知麼,而且前幾年我也親手烘乾過一個,顏色正如他所說的暗黑。當時還有點納悶,為什麼醫藥公司進貨的顏色這麼金黃。
曾經在醫藥公司工作多年的俞師傅,告訴了我其中的“秘密”。原來紫河車變成金黃色,是因為在加工過程中加入了玉米粉,一則可以讓產品變得美觀,二則增加了重量,雖然並沒有違法(否則醫藥公司也不會供應),但從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來說,肯定是會遭受一定損失。
紫河車能益壽,絕無虛言。我從小在醫院長大,附近十里八鄉的村民,生小孩都要到這裡來,而當時老百姓對於胎盤的作用並不瞭解,一般都由產房醫師自行處理。記得那時經常在水池旁看到放在臉盤裡的胎盤,水龍頭擰到能流出極少的水,讓水慢慢沖走其中的血腥味,直至顏色發白,無腥味為止。我母親經常把這東西細細的烹飪,加入蔥,姜,蒜等袪腥,做好後讓我給外公送去。我不明就裡,以為是啥好肉,偷吃幾塊,沒有豬肉香。而外公由於經常吃紫河車,身體一直很硬朗,八十多歲的人,走起路來完全像六十出頭,這些應該都得益於此。
中藥學把紫河車歸類為補虛之藥,因為本品甘鹹滋補,溫而力緩,為平補氣血精陽之品。適用於氣血兩虧的面色萎黃,消瘦乏力,以及產後少乳之人。除了補氣血,紫河車還能補虛損,什麼是虛損?簡略言之,這種情況具有腰膝痠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洩,舌紅少津等多種症狀,此種情況用紫河車,見效明顯,血肉有情之品,絕非草木類中藥所能比擬。
雖然紫河車補虛的作用比較好,但也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夠服用的,比如下面這2類人:
(1)陰虛火旺者,不宜單獨用,須經中醫師配伍他藥共同使;
(2)有實邪者,如火熱上炎,此時服用,猶如火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