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老師講的不要羨慕別人的生活(樊登怎樣判斷一件事該不該堅持)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這是我持續寫作的第81天/100天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情況,間歇性意氣風發,持續性萎靡不振。

樊登老師講的不要羨慕別人的生活(樊登怎樣判斷一件事該不該堅持)

做一件事,總是無疾而終,開始很美好,結局很悲慘。

你想過是為什麼嗎?

在聽樊登老師講《瞬變》這本書裡時,有這樣一個故事:

心理學家在一個酒店裡,把女服務員分成兩組做實驗。

一組明確告訴他們,做每一項工作需要消耗多少卡路里。

比如,疊一個被子需要消耗四五十個卡路里。打掃一個房間需要消耗一百多卡路里。

第二組,就什麼都沒有告訴,還是按原來的方式工作。

大概兩個月以後,明確告訴她們消耗卡路里那組,體重下降了。

而沒有告訴的那組,還是老樣子,體重沒啥變化。

為啥會這樣

因為喚醒了她們內心的驅動力。

當心理學家明確告訴女服務員,做這些工作可以幫助他們消耗卡路里,讓她們體重減輕。

她們更願意把手上的工作幹好,以往可能只是隨便拖一下地,現在會很賣力地多拖幾次。

因為這不只是在幹工作,還是在幫自己減肥。

我的收穫

想要喚醒一個人的驅動力,要讓他確信,會有確定性的結果發生,要明確能讓自己得到好處。

而且改變的幅度不能太大,要不然怕是很難堅持。

就像故事裡的女服務員,如果不是讓她們在工作中去減肥。

而是正兒八經地要求她們,每天必須做多少運動減肥,估計沒幾個人能堅持下來。

為啥對我們很重要

我們很多時候,想要養成一個好習慣,但堅持不下來。

很可能是因為這個事情做了,不一定能帶來確定性結果。

而且改變幅度太大,讓自己產生痛苦,單憑意志力難以堅持。

所以,想要自己做一件事情,有一個好的開始和結束。

就不能讓自己改變的幅度,和原先的習慣方式相差太大。

而且要明確能給自己帶來的好處,這樣我們才能喚醒自己的驅動力,去持續做這件事情。

全文完,又是成長的一天,希望這篇文章也能帶給你一些思考和幫助。

如果你的朋友也有同樣的問題,歡迎轉發給他!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標籤: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