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積極有效的正反饋(每天做哪些事情有正反饋)
(首發於公號:【克哥終身成長】歡迎訂閱,讓終身成長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你好,我是克哥。
當我們下定決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是希望能快速拿到結果,最好是立竿見影。
比如今天跑了2公里,希望就能馬上瘦下來。
今天讀完一本書,希望明天就能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其實人的天性就是急於求成的,需要在當下做出判斷、拿到結果,這是刻在人類基因裡的。
因為人的大腦在古代時,需要應對爬行動物所帶來的危險或是捕獵,需要第一時間就下判斷,否則可能會有丟失性命的危險。
只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本能的天性,越來越不適合現代社會。
也正因如此,「延遲滿足」和「反本能」的能力變得尤為可貴。
如何在沒有正反饋的時候堅持?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聊。
一、學以致用。
比如在我們讀書的時候,可以帶著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去讀,
這樣你會更加專注於解決問題,而不是漫無目的地去學習。
同時也正因如此,你學習到的東西,能更快更好地解決掉你的具體問題,這就是一種正反饋,
由此,就會驅使著你不斷讀書的過程。
這個時候,讀書對於你其實只是一種手段,它不再是目的。
你不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為了解決問題,改變生活。
二、儘可能享受在過程中,而不是結果。
就像我之前看到的一篇優質文章,對貢獻和回報的定義,
他說,我看到的偉大的公司,或者成功的生意人,發現他們有一種驚人的相似之處,總結出來,就是:
「對貢獻有激情,對回報有信心。」
只對自己稿酬感興趣的,卻不關心如何提高自己文章的質量,他會是一個越來越失敗的作家。
相反的,如果把所有激情投入提高自己的文章質量,而不關心稿酬的話,他才可能成為偉大的作家。
如果我們做一件事情是為了回報,那麼這件事情很難持久,這和一個人的毅力無關。
那麼恐怕你堅持不了三五天就放棄了,因為很難會“快速”出結果。
如果你把目標放在做事的本身,比如記錄自己的思考和生活總結,只關注分享,而不關注互動量,
只要你看到自己的努力是為了貢獻,而不是回報,往往你就更加容易堅持去做一件事。
當然,這裡的回報不光是金錢,它可以指代一切結果。
如果你做事不能享受在過程之中,其實都很難長期堅持下去。
但同時,在貢獻的時候,不要忘記找到一種可以給自己創造回報的方式,
這樣可以增強你本有的信心,進而專注在貢獻創造的部分。
第三、里程碑和獎勵。
在我們設定好做事的目標之後,不妨把目標量化,也就是知道具體要達到怎樣的程度,這樣才方便我們後續檢驗。
同時,要為它們設定一個期限,並把它們劃分成不同階段的小目標,完成了某一小目標,就可以給自己獎勵。
比如我自己是要在2年內跑步1000公里,完成後就會送自己一塊運動手錶。
這樣做還可以讓你看到事件的整體進度。
曾看過費羅倫斯·查德威克從太平洋遊向加州海岸的故事。
在她遊的過程中,因為霧很大、海水很冷,她幾乎看不到護送她的船,也看不到對岸的目標。
時間一個小時一個小時過去,她感到非常累、身體發麻,於是讓人把她拉上去。
上岸之後她才發現,離加州海岸只剩下半英里。
後來她說,令她半途而廢的不是疲勞也不是寒冷,而是她在濃霧中看不到目標。她的一生也只有這一次沒有堅持到底。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堅持去做一件事,就是因為無法看到清晰的目標,
沒有辦法站在更高的維度去看待它,不知道自己已經完成了多少。
所以我們不妨透過拆分目標的方式,來讓進度條變得可視。
比如,今天是持續日更寫作的118/150天,就是一個很好的進度。
第四、提升認知,更加深刻理解積累和複利的作用。
一切認知的積累,都是為了推動某一行為的發生。
在我剛開始讀書寫作的時候,其實是沒有什麼積累的,那麼我是如何持續做下去的呢?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我理解了複利這個概念,它不止可以運用在投資上,對於人生也是如此。
我認為它是人生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
就像投資人納瓦爾說的,人生中所有的回報,人際關係、財富、成就、知識,都是來自於複利的。
怎麼理解複利呢,你可以用竹子的例子來方便思考。
竹子用4年的時間成長,剛開始竹芽只能長3釐米,並且是深埋於土下,
到了第5年開始破土而出,以每天30釐米的速度瘋長,僅用半個月時間就能長到15米。
這也是為什麼我經常說,培養一個習慣最好的時間節點,永遠是當下。
因為複利和積累,每早一天,都會給你的人生帶來巨大的不同。
就是像巴菲特,在他年輕時剛開始複利的時候,金額是非常小的,每一天都沒什麼太大的變化,
但現在他倉位每一天的波動,都是幾十E的量級。
再比如我剛開始讀書的時候,因為沒有積累,也沒有一個系統性的框架,可能我讀書一個小時,收穫也並不大。
但放到現在而言,如果是讀個人成長領域的書,十幾萬字,我可能不到兩個小時就能看完。
同時還能做好讀書筆記,把它積累成為知識資產,以及同步生產1~3篇文章或影片,再更新幾條朋友圈。
正因為世界的底色是不確定性,是機率,所以我們要做大機率的事件,
只要把時間拉得足夠長,任何事情都會發生。
並且無論你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未來都會自顧自的來到你的面前。
不妨就讓我們篤信邏輯,並用邏輯去判斷,明天會發生什麼,提前成為未來的你。
END
今天是持續日更寫作的118/150天
文章如果對你有啟發,一定要「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