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儀式感每一天(生活很平凡但要有儀式感)
夏日生活打卡季眼界我要上 頭條人到中年,什麼是最重要
今天岳父七十九歲生日,我和家人一早出發,驅車380公里,不到四個小時,準時回到鄉下。
往年岳父的生日我基本是不參加的,總有工作繁忙的藉口,或者路途太遠,來回一趟太累的理由。家人都能理解,因為在外打拼確實不容易。
這一次安排回去,老婆也不說什麼,但我知道她心裡也是歡喜。
剛來到岳父家,我也不問,直接翻開飯桌的蓋子,上面赫然放著一袋“簸箕炊”。一番操作,我放開肚子就吃,一隻“簸箕炊”,應該等同兩碗白米飯了,我還吃了一碗白粥,將飯桌上的剩菜-煎鹹魚。岳母與我同住過一段時間,她知道我喜歡吃白粥和鹹魚。這些東西下肚,我已經撐得不行了。
岳父又搬出了各種水果,芒果,番桃,青棗,香蕉,葡萄,哈密瓜…又切上了茶水,一勁叫我們吃吃,喝喝。又是一番狼吞虎嚥,結果,肚子更漲了,而時間才剛剛中午出頭。中午飯還沒開始呢。
我實在撐不住了,跑到樓上的房間睡下了。而岳母和小舅子他們還要去祭拜神靈,感謝神恩,然後才開始準備午飯。
中午的菜式擺滿了一桌子。
吃完中午飯,時間到了下午三點。
傍晚六點,切蛋糕儀式就開始了。這個蛋糕切得有點早,一是岳父早睡,二是我晚上還得出去一趟,到弟弟家看望母親。
這吃吃吃的節奏,一直到了我們出門前往我弟弟家才停了下來。我知道自己再也吃不下了。
在弟弟家裡,我只是喝點濃茶,希望加快腸胃的消化。大廳裡,有我們兄弟倆,妯娌倆和母親,小孩日久不見,都散開玩去了。
大廳上的風扇勁度十足,日光燈也非常明亮,我們圍著茶桌,你一句,我一句。想到啥,就說啥,沒話說時,就靜靜坐著,沒有招呼,也沒有尷尬,他們都知道,這相伴的一刻不容易,珍惜是每個人內心引而不發的心聲。
我們有時候回憶,回憶兒時。
有時候八卦,話人長短。
有時候分享,小孩的成長。
有時候關心,彼此的健康。
有時候問詢,各自的難處。
好像千言萬語,又好像沉默不語。
離開弟弟住處,已是晚上10點多。一天差不多就過去了。
這人越來越平凡,這生活越來越平淡,我們丟失了許多理想,但我們又認真去踐行每一份承諾。
當生活迴歸生活,將摒棄一切裝飾,一切將實實在在,是衣食住行,也是家長裡短。老一輩在逐漸老去,他們需要的只是平安、和睦和相伴,其他的,輕如鴻毛。
生活可以缺乏儀式,但不可缺乏內容,無論內容多簡單,堅持就是愛,相伴就是快樂,團聚就是福氣,就是我們一生最有價值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