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你和女生的文字聊天充滿魔力!
這篇將會教你——如何讓你的聊天、朋友圈配文充滿魔力
什麼??充滿魔力??
先聽我說,不要被充滿魔力嚇到,
充滿魔力,就是,
1、讓你的聊天能走進女生心裡。
2、透過改變文字、讓你的文字充滿“情緒的力量”。
因為大部分人說話都只是在腦袋跟腦袋層面的聊天,沒有走到心裡去。
舉個例子:
男:你今天做了什麼呀
女:今天剪輯了一個影片,打掃了房間
男:那挺好的,我打算後天出去旅遊
女:怎麼突然想去旅遊了呢
男:想去跳傘,去體驗真正生命的意義
女:哇,那挺好的,一定很精彩
男:對,我想這件事,想了很久,因為我認為生命的意義,不在於………
OK,這基本上就是頭腦層面的思辨了。
這樣的聊天,看著好像也沒問題,
但久而久之,男女雙方都會感覺,欠點意思…….話題總會聊完,尷尬的時刻,總會到來!
再比如很多情侶吵架,責問對方是不是錯了。
女:你為什麼突然就吼我,我覺得這是你本質的問題,目中無人
男:如果你要是不這麼作,我會這樣?到底誰有問題
女:我為了你,現在沒有社交圈,週末都很少出門,你說我有問題?
男:誰又不是呢,我現在還出去應酬嗎?我的改變你看到了嗎!
這也屬於是頭腦層面的交流
與之對應的,是——感受的交流。
人與人的連線,是透過感受才能連線的。
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我能感受到你;我感受不到你。
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並不會說,我聽不到你,或者我看不到你,而是說,我感受不到你,
的確很多人的語言,行為,是讓人無法感受到的,
說的誇張一點,猶如行屍走肉,說的中肯一點:像一個工具人,
工具人,頭腦沒問題,思維沒問題,有慾望、有目標、有方法,
但是,他很難跟人建立關係;很難真正的體會人間煙火氣;很難感受理解,慵懶愜意和你慢慢變老的當下瞬間。
頭腦思辨VS跟感受連線
這是兩種不同的交流系統,
我們看有關說服力的書,
我們讓自己更有見識,能侃侃而談更多的話題,
我們瞭解人性,瞭解人的bug,
無非都是試圖去進行頭腦思辨,
看起來能侃侃而談。
而感受,則是另一套交流系統,
我們拋開所看到的外物,所聽到的具體的聲音,所推論出來的具體邏輯,
只用當下的感受交流,
聽到歌曲,不再說,這是xx的代表作,他用了3種不同的和聲以及加入了古典樂器以製造空間感,
而是說:
這歌,好舒服,感覺腦袋被它打了一下,媽的………
或者什麼都不說,只是沉浸的這個聲音中。
標榜自我VS自我感受
1
有個學員,看著人很無趣木訥,
但是,你無法在他身上找到具體的槽點,
你說,他沒有興趣把,
他會調酒,能調出28種弟尾酒,
他喜歡音樂,還寫歌,在網易雲音樂上釋出,
你說他沒有生活,他還老做一桌子飯,養了只大金毛,
但你就是哪裡感覺不對,聽他說話,分明就是一個一板一眼的人,情緒平淡的人,
即便他興趣豐富,你依然有這種感覺,
後來我發現,
他的問題是,他做的所有這些,都只是為了標榜他是這樣的人而已,
他寫的歌,不過是按照套路寫出的旋律,寫的詞,不過是一些很酸腐的格式化的文字。
一句話:我感受不到他!
2
有個哥們,去看油畫展m
看完之後,發了一條朋友圈,朋友圈配文是:
喜歡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作品,讓人在被藝術薰陶之下,變得更熱愛生活,我建議大家都要去多關注藝術,這裡面可大有文章!
這就是明顯的自我標榜!
而如果他其他不變,朋友圈的配圖還是那樣,但文字稍作修改:
臥槽,我嚴重懷疑梵高和高更在搞基……一個壓抑,一個奔放
上面那句配文叫標榜,
下面這句叫做:感受,
只有感受的表達,才是充滿魔力的!
但,可惜的是我們這代人,
很多無法跟感受自己的感受連線,
舉例:
有些人的至親去世,本應該無比的痛苦,但他卻哭不出來。
就像這個痛苦的感受被隱藏起來,壓抑起來了。
而在隨後生活中的某一天,喝多了,突然痛哭起來。
實際是在表達至親離世的痛苦。
而在當時當下他無法跟自己的感受連線。
因為在我們的文化中,不太允許我們表達自己的感受、
比如:
男兒有淚不輕彈。
男子漢大丈夫流血不流淚。
我還記得我小時候,如果受點委屈就哭,是要被恥笑的!
這導致了,我們不會感受表達!
而如果你學會了,感受表達
學會了跟當下的感受連線
那麼就相當於你的語言,你的文字,擁有了跟人連線的魔力
不再是說一些——只是看著正確的話!
而是真正的走心的話!
篇幅原因,今天就說到這裡
不過很有可能他並不能真正理解我的意思
但這又有什麼關係,現在開始,當你意識到,還有這樣一個“點”存在,就已經超過很多的“工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