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女人簡直絕了,零戀愛經歷35歲被網騙,最後成功逆襲男模
網上看到一個太有意思的故事,必須分享:
英國有個妹子,叫艾瑪,平時工作忙,一直沒戀愛。
到35歲這年,她急了,就註冊了社交網站,想碰碰運氣,看看能不能碰到一個合適的。
沒想到,運氣好到爆,註冊沒多久,就收到了一個34歲大帥鍋的私信。
關鍵對方還是個職業男模,生活豐富多彩,全世界出差工作,情商又高,講話又好聽。
誰能抵抗這樣一個男模呢?
艾瑪很快陷入情網。
一談就是一年多,都談到快結婚了。
但,艾瑪,始終還沒見到這男的一面,每次約見面,對方總能找到理由搪塞過去。
終於,艾瑪,起了疑心,開始從戀愛腦中清醒過來,轉身就變成“女福爾摩斯”。
經過一番搜尋,果不其然,這個男的是騙子,真實年紀已經55了,還長的搓。
被網騙這種事,擱誰身上,誰都會氣得夠嗆,艾瑪也不例外,真是又氣又傷心。
但這個故事好玩的地方來了。
大部分人,遇到這種情況,大體會幹2件事:
1.把網騙臭罵一頓,然後拉黑,再尋他路。
2.聊都聊那麼久了,感覺還不錯,要不就和他將就將就試一下。
艾瑪的選擇,並不是這2個,雖然她也罵了對方,
但她接下來馬上想了另外一個問題:這個騙子既然是拿別人照片來跟我聊,那這個照片上的人在哪呢?
於是她繼續尋找,並找到了照片本尊,並把這件事告訴了對方。
就這樣,兩個人聊了起來,聊著聊著,兩個人就真在一起了,真是一個群眾喜聞樂見的happy ending。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網上一個段子。
一對情侶,去上海迪斯尼玩。
他們是坐地鐵去的,出站時,吵起來了,吵哪個口離迪斯尼更近。
女生堅持A口近。
男生堅持B口近(實際是B口更近)。
兩個人僵持不下,男生就跑去問地鐵工作人員,驗證誰說的對。
工作人員是上了年紀的人,前面的爭吵已經看到了,就對這個男生說,如果你愛她,還想跟她一起過,就是A口近,如果你想證明你對,明天一個人,就是B口近。
寫《創業維艱》的美國投資人本·霍洛維茨說過,這世界存在一種人,叫:對錯敏感者。
他們遇到事情,大腦會條件反射,怎麼做,才是對,怎麼做,才是錯,然後他們選擇自認為正確的做法,最後輸的一無是處。
他們為什麼會輸?
難道是非不重要嗎?對錯不重要嗎?
當然重要。
但太幼稚了。
我們所有關於對錯的記憶,都是來自小時候。
小時候,你媽說,你別玩火,別玩水,做這些事都是錯的。
但我們長大就明白,安全情況下,水是可以玩的,火也是可以玩的,媽媽小時候的那麼說,是因為我們無法自己保護自己。
但我們長大就明白,很多人都在,老師不讓我們,是不希望我們走捷徑,對走捷徑產生路徑依賴。
小時候,乃至成年,父母、長輩、老師、領導……他們習慣用對錯來給我們樹立規矩,規範我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而我們,也習慣了用對錯是非思維,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對很多事的判斷觀點,也只有對錯去分,但你不能用小時候的思維繫統,別人給你的框架,來做成年世界的選擇。
而且,人生有太多事,比對錯大。
對地鐵吵架的那對情侶來說,男生的觀點是對,但如果他堅持自己的對,他會失去一個愛人,可能也永遠沒法好好與人相處。
愛,高於對錯。
對艾瑪來說,那個騙子的行為是錯,但如果她只看對錯,而不看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然後去行動,她就沒有辦法得到自己的人生幸福。
人生幸福,高於對錯。
一個人沒有起碼的是非對錯觀念,是悲哀的。
但如果他年紀一大把,仍停滯於對錯敏感期,則是比悲哀更悲哀的事兒。
“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
這個道理,值一百萬,但大部分人都聽不懂,也聽不進去。
希望讀這篇文章的你聽懂了,也願意聽進去,同時也能去好好想下,什麼人生價值才是自己追求的,什麼又是自己需要堅守的。
放下不必要的自我,成就更牛逼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