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味道正月十五夜短句細選76條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下面是關於正月十五鬧元宵詩詞句子的內容,歡迎閱讀!

正月十五鬧元宵詩詞句子

1、五更鐘動笙歌散,十里月明燈火稀。——賀鑄《思越人·紫府東風放夜時》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短句細選76條

2、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3、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蔣捷《女冠子·元夕》

4、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5、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李夢陽《汴京元夕》

6、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失名《折桂令·元宵》

7、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王守仁《元夕二首》

8、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宋)姜白石《詩曰》

9、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周邦彥《解語花·上元》

10、錦裡開芳宴,蘭缸豔早年。——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11、已是難聽,中宵無用怨離別。——厲鶚《齊天樂·秋聲館賦秋聲》

12、看燈記得年時節。——趙佶《醉落魄·預賞景龍門追悼明》

13、滿城燈市蕩春煙,寶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鰲仙有淚,神山淪沒已三年!——丘逢甲《元夕無月》

14、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15、群品欣欣增氣色,太平依舊獨閒身。——趙時春《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16、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17、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18、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清)符曾《上元竹枝詞》

19、錦裡開芳宴,蘭紅豔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唐)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20、美人慵翦上元燈,彈淚倚瑤瑟。——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細如塵》

21、歲歲鬧元宵,轟天鑼鼓敲。煙花分外美,民俗實堪驕。琴瑟伴歌舞,佳人擺細腰。萬疆安泰日,戶戶醉酕醄。——東方駿《慶元宵》

22、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23、將壇醇酒冰漿細,元夜邀賓燈火新。——趙時春《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25、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宋)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26、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

27、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崔液《上元夜六首》

28、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29、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30、元宵爭看採蓮船,寶馬香車格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圓。——(清)李調元《元宵》

正月十五鬧元宵詩詞

(唐)李商隱《觀燈樂行》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閒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唐)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

(宋)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

(宋)晁端禮《鷓鴣天》

閬苑瑤臺路暗通,皇州佳氣正蔥蔥。半天樓殿朦朧月,午夜笙歌淡盪風。

車流水,馬游龍,萬家行樂醉醒中。何須更待元宵到,夜夜蓮燈十里紅。

(金)元好問《京都元夕》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

(明)唐寅《元宵》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正月十五夜》是唐朝蘇味道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寫的一首詠神都洛陽城元宵夜“端門燈火”盛況的古詩。全詩體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正月十五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①火樹銀花:比喻燦爛絢麗的燈光和焰火。特指上元節的燈景。此句對後世影響甚大,如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詞有:“東風夜放花千樹……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紅樓夢》十八回:“只見庭燎繞空,香雪布地,火樹琪花,金窗玉檻”

② 星橋:星津橋,天津三橋之一,“洛水貫都,以像星漢”此處或以星津橋指代天津三橋。”東都洛陽,洛水從西面流經上陽宮南,流到皇城端門外,分為三道,上各架橋,南為星津橋,中為天津橋,北為黃道橋 。開元年間,改修天津橋,星津橋毀,二橋合而為一。

③ 鐵鎖開:比喻京城開禁。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這天取消宵禁,連線洛水南岸的裡坊區與洛北禁苑的天津橋、星津橋、黃道橋上的鐵鎖開啟,任平民百姓通行。

④ 暗塵:暗中飛揚的塵土。

⑤ 逐人來:追隨人流而來。

⑥ 遊伎:歌女、舞女。一作“遊騎(jì)”

⑦穠李:此處指觀燈歌伎打扮得豔若桃李。《詩經·召南·何彼穠矣》:“何彼穠矣,華如桃李。”

⑧落梅:曲調名。

⑨金吾:原指儀仗隊或武器,此處指金吾衛,掌管京城戒備,禁人夜行的官名,漢代置。《唐兩京新記》雲:”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後各一日以看燈,光若晝日。”

⑩ 不禁夜:指取消宵禁。唐時,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嚴,對私自夜行者處以重罰。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

⑪ 玉漏:古代用玉做的計時器皿,即滴漏。

明燈錯落,園林深處對映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嬌豔的花朵一般;由於四處都可通行,所以通往皇城的鐵鎖也開啟了。人潮洶湧,馬蹄下塵土飛揚;月光灑遍每個角落,人們在何處都能看到明月當頭。月光燈影下的歌妓們花枝招展、濃妝豔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京城取消了夜禁,計時的玉漏你也不要著忙,莫讓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過去。

據劉肅《大唐新語·文章》載:武則天時,正月十五夜京城大放花燈,金吾弛禁,特許夜行,觀燈者人山人海。文士數百人賦詩紀事,當時以蘇味道、郭利貞、崔液三人所作為絕唱。然而,郭、崔二人所作,人們早已淡忘,唯有本篇傳誦不絕。

蘇味道武則天時居相位數年,居洛陽次北宣風坊[ 。此詩大約作於武則天神龍元年正月(705年),描寫的即是武則天時期神都元夜的景象。也有學者認為,此詩作於武則天長安元年(也即大足元年正月,701年)。

中間兩聯是節日歡樂氣氛的具體寫照:萬家空巷,一起湧上街頭;人人雀躍,不分富貴貧賤。上聯寫達官貴人,走馬觀花,馬蹄濺起飛揚的塵土;明月當空,照耀著簇簇攢動的人群。下聯寫打扮得花枝招展的遊伎們豔裝行歌,唱著“落梅”一類通俗流行的歌曲。“裱李”,是說遊行的歌伎們濃裝豔抹有如桃李。“行歌”是說她們邊走邊舞,邊舞邊唱。“落梅”,即“梅花落”。是漢樂府《橫吹曲》的典調之一。這裡泛指一般通俗歌曲而言。由這些描寫不難想象,洛陽城裡的元宵之夜,成了不眠之夜,不知不覺已至深更半夜,但歡騰的人群仍然樂而忘返,希望這一年一度的良辰美景不要匆匆過去。這就逼出了結尾兩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金吾”,又稱“執金吾”,指京城裡的禁衛軍。據史記載唐代設左、右金吾衛,主管統率禁軍。玉漏,指古時的計時器,用銅壺滴漏以記時。統觀全詩詞采華豔,絢麗多姿;而音調和諧,韻致流溢,有如一幀古代節日的風情畫,讓人百看不厭。

蘇味道(約648~705年),趙州欒城(今河北欒城)人。九歲即能成詩,二十歲中進士,後任成陽尉。深得吏部侍郎裴行儉器重,兩次以書記之職隨其征討突厥。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出為集州刺史,不久官拜天官侍郎,聖歷初年官至宰相,頗得武后信任,共三次出任此職,前後共計七年。由於武后執政時期吏治嚴苛,蘇味道為官處事小心翼翼,有人蔑稱其為“蘇模稜”,後還因此得成語“模稜兩可”。 中宗復辟後,因其曾依附於張易之兄弟,被罷黜宰相之職,貶為眉州刺史。五十八歲時卒於四川 ,後於欒城蘇邱安葬。身後有一子留居眉山,其後代中以“三蘇”最為出名。

蘇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這首詩是描寫長安城裡元宵之夜的景色。據《大唐新語》和《唐兩京新記》記載:每年這天晚上,長安城裡都要大放花燈;前後三天,夜間照例不戒嚴,看燈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門貴族的車馬喧

春天剛剛才透露一點訊息,還不是萬紫千紅的世界,可是明燈錯落,在大路兩旁、園林深處對映出燦爛的輝光,簡直象明豔的花朵一樣。從“火樹銀花”的形容,我們不難想象,這是多麼奇麗的`夜景!說“火樹銀花合”,因為四望如一的緣故。王維《終南山》“白雲回望合”,孟浩然《過故人莊》“綠樹村邊合”的 “合”,用意相同,措語之妙,可能是從這裡得到啟發的。由於到處任人通行,所以城門也開了鐵鎖。崔液《上元夜》詩有句雲:“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可與此相印證。城關外面是城河,這裡的橋,即指城河上的橋。這橋平日是黑沈沈的,今天換上了節日的新裝,點綴著無數的明燈。燈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橋說成“星橋”了。“火樹”“銀花”“星橋”都寫燈光,詩人的鳥

人潮一陣陣地湧著,馬蹄下飛揚的塵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們活動的每一個角落,哪兒都能看到明月當頭。原來這燈火輝煌的佳節,正是風清月白的良宵。在燈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們打扮得分外美麗,她們一面走,一面唱著《梅花落》的曲調。長安城裡的元宵,真是觀賞不盡的。所謂“歡娛苦日短”,不知不覺便到了深更時分,然而人們卻仍然懷著無限留戀的心情,希望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過去。“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種帶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繪,來結束全篇,言盡而意不盡,讀之使人有餘音繞樑,三日不絕之感。這詩於鏤金錯采之中,顯得韻致流溢,也在於此。

1.

2.

3.

4.

5.

6.

7.

8.

9.

10.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