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出驚人!相親角一男子,打破平衡:未來,傳統婚姻真會消失?
夏日生活打卡季
網上有個熱搜:
某地相親角,一個男子拿著製作成“簡歷樣式”的相親模板,活躍在相親角人群裡。
他的出現,打破了“相親角”裡傳統婚姻的原則,引起網友們的熱議。
這位男士,都提出了什麼要求呢?
第一:女方出什麼條件,我就跟什麼條件
第二:我願意出18.8萬彩禮,外加一個條件,她家裡也帶來18.8萬的嫁妝,然後我們這筆錢是帶到新家裡來的
第三:以後會生兩個孩子,一家一個姓
男子說:“誰也不佔誰的便宜”。
網友們的評論,出現這樣幾種聲音。
有網友說:
支援,既然現在是“男女平等”,那就應該按照這樣來;
男人付出彩禮,女人也得付出嫁妝。
有網友說:
生孩子的時候,你怎麼不喊著平等?
懷胎十月,生孩子養孩子的時候,你怎麼不喊著平等?
生2個孩子,只跟母親的姓,你以為就是公平了?
也有網友說:
如果婚姻都變成這個樣子,那結婚還有什麼意義?
不如一個人過下去好了。
傳統婚姻與新型婚姻之間,出現了極大的衝突;
可以預料的是,在未來傳統婚姻的意義,會變得越來越薄弱。
人們對於婚姻的敬畏之心,對於婚姻的探索,更多偏向於:物質,平衡,合作關係。
什麼是傳統婚姻模式?
可以理解為:生產關係與家庭的延續。
生產關係需要什麼?需要人。
傳統婚姻的意義在於:傳宗接代。
男人和女人,透過某些途徑認識,相識,進入婚姻,傳宗接代;
有些人是“奉子成婚”,父母之命難違,結婚的目的就是生孩子,延續家庭。
有些人結婚,是為了擴大生產力,多生孩子家裡多個人口;
只不過這種模式,並不適合當下。
也有一些人結婚,是對自身經濟的一種“風險轉移”。
一個人過著壓力很大,找一個人結婚,就能減少一些壓力。
在傳統婚姻中,女性是弱勢的一方。
因為傳統婚姻,依舊秉持著“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
男人只負責賺錢養家,女人負責生兒育女,全職太太;
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缺少邊界感。
本質上是什麼原因造成?
是父母為子女的婚姻,掏空了積蓄。
為了結婚,父母要給孩子準備一大筆錢,給孩子買車買房,提供最大可能的支援。
而在這種狀態下,父母就會產生:“我給了你們錢,就必須要干涉你們的生活”。
當界限感缺失,婚姻必然會受到影響。
你會發現:
在傳統的婚姻裡,更多是女方與公婆之間的矛盾,女方對自身所承受壓力不滿的宣洩,以及對丈夫缺少家庭參與度的不滿。
什麼是新型婚姻?
當下的新型婚姻,分為兩種型別。
第一種:兩頭婚
如上圖中的資料。
超過半數的人,都是能夠接受兩頭婚的。
什麼是兩頭婚?
簡單來說就是:
男人不出彩禮,女人也不出嫁妝;
一般來說,雙方在婚前都有各自的房子;
不接受婚後跟對方的家人生活在一起,而是兩邊輪流住,或住在自己的小家裡。
可以生2個孩子,一個跟父親的姓,一個跟母親的姓。
財產各自保管,婚姻裡的開銷以AA製為主。
不得不說,這種新型婚姻模式,正常悄然產生。
越來越多的人,都認同這種婚姻模式;
不僅如此,誰也不想在婚姻裡面吃虧。
你付出多少,我就付出多少;
即使離婚了,我們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
將婚姻推向“合作關係”。
第二種:小家庭的意志,完全脫離“大家庭”的意志
什麼意思?
就是一對年輕夫妻,完全有能力脫離父母的掌控;
不被父母的觀念影響,而是以自己的意願去過想要的生活;
想不生孩子,就不生;
對父母的觀點不同意,就不需要去接受。
在這種婚姻模式下,孩子並不是婚姻必須的產物,而是完全以女性的意願為主導。
女方決定生孩子,就選擇生;
不想生孩子,男方也不會勉強。
而這樣的婚姻模式,有兩個必須要具備的條件:
愛情與優渥的經濟條件。
只有具備足夠深厚的感情,一致的三觀,才能夠過好這樣的婚姻;
只有具備優渥的經濟條件,兩個人才能不被雙方父母的意志影響。
婚姻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在不同人的眼裡,婚姻所具備的意義是不同的。
比如:
經濟學家的眼裡:
婚姻就是一場資源重組,分配合作,利益最大化的關係。
普通人眼裡:
婚姻就是找一個“能吃到一起,睡到一起,聊到一起”的人,組建一個家庭;
一起過日子,在最難的日子裡,有人陪伴。
浪漫者的眼中:
婚姻是找到世界上的另一個 自己,遇到對方,才找到了完整的自己;
如果遇不到真正喜歡,想要的 人,寧可一直單下去。
社會學家的眼中:
婚姻的意義,就是從某個方面,去維繫社會的一個穩定狀態。
心理學家的眼中:
婚姻的意義,是尋求合作,尋求關注,得到回應,雙向的愛與親密。
但無論怎麼說,婚姻本不應該只有利益。
只靠著利益維繫的婚姻,沒有一點兒煙火氣;
只靠愛情維繫的婚姻,又不具備長久的穩定性。
一邊合作,一邊相愛,一邊信任,才是婚姻該有的狀態。
話題:你認為,未來婚姻的走向會變成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