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和女生“機械式”聊天?2個技巧把聊天變有趣!
前兩天,一位朋友加了我的微信,要尋求戀愛幫助。他的困惑有點棘手,但很具代表性,所以在這裡教教大家遇到這種困惑時怎麼解決。我們來先看看他的困惑是什麼:
“聊天總是一問一答”我相信這個困惑肯定不止屬於他個人,應該說是“大家”的。那這種困惑的具體表現是什麼呢?我們來看看:
朋友們,看完有沒有一種感覺:“臥槽!這不是我嗎?!”其實這個已經算“瘸子裡的將軍”了,好歹知道用表情包來緩和乾巴巴的氛圍,但還是聊兩句就接收不到女生的回覆了。還有更可怕的:
哎,哭遼!!!一系列“真誠發問”卻換來了紅色感嘆號!甚至被拉黑後一臉懵逼“我為什麼被她拉黑了?”,然後總錯誤的把原因歸咎於自己不夠真誠。
其實這種結果恰恰是因為你太過“真誠”了,所以才導致這麼努力都無法拉近兩個人的關係。
兩個人在關係相處中,真誠絕對是件好事,但凡事做太滿就變了味道。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就拿上面的案例來分析一下:
如果把整個聊天內容拆分成每個單獨的句子,
“放學了嗎”這句封閉式提問作為開場白沒有什麼問題;
“回家了嗎”這也是一句封閉式問題,放在聊天裡也無可厚非;
“到了嗎”同上,也是ok的。
那為什麼每句話都不出錯的情況下,兩個人的聊天氛圍不太好呢?
我們現在試著把自己的角色對調,然後把這些話都融進一個聊天中,你能想象嗎?
朋友們,不知道現在你是否能體會到聊天中被詢問者的感受,如果不能我們接著往下看。有沒有覺得這兩組話很熟悉,這問法、這語氣,分明就是“姨母式”問候啊!你想想每次阿姨這麼跟你說話的時候你是什麼感受呢?你還會不會有興趣聊下去呢?怕不是每個人都在想著趕緊逃離。
所以,每次我們這麼向對方發問的時候,雖然我們內心很真誠很關心對方,但這種問法真的會給對方一種“越線”的壓迫感和自帶“媽媽”煩感。
除了這種,還有一種情況也會打擊對方聊天的熱情。比如:
朋友們,我們首先要考慮清楚跟她聊天的目的是什麼呢?答案肯定是為了拉近兩個人的關係,那怎樣才能快速拉近兩個人的關係呢?最好辦法無疑是興趣相投,投其所好。
我們來分析一下上面這種案例,嚴重的錯誤就是提前把問題的結果自爆了出來,沒有給對方留足選擇的空間。
所以對方只能在你給出的答案裡冷冰冰的選擇回覆“嗯”。
就算對方有強烈的聊天意向,也會被你這麼一步步提前公佈答案而打消熱情。
再者,如果對方剛好喜歡這部電影的話,你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已經觸及對方底線了,就會很難讓對方有興趣和你聊下去。
所以,“機械式”聊天形成的原因無外乎:多重提問給對方造成的壓迫感、自爆結果式封閉選區。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這裡用到兩個方法:虛擬陳述、互動式陳述。
1,多用虛擬陳述虛擬的陳述可以有效的幫助我們獲取女生更多資訊,並且激發對方好奇。一來,當我們蒐集到對方更多的資訊,就有助於我們投其所好。試想一下當你碰到一個和自己興趣相投的人,關係是不是就在兩個人聊不完的話題中不知覺的拉近了?
二來,我們虛擬出來的陳述,如果與對方資訊完全符合的話,女生除了滿臉驚訝,剩下的恐怕就是好奇了。
這個時候你再稍微賣個關子,你們的話題就她的好奇心作祟下層出不窮。
當然,就算猜出來,女生一般也是直接把答案說出來的,這個時候我們獲取到她的資訊就會越來越多,話題自然也就知道從哪裡開始了。
通常我們可以用你應該、你看起來、我感覺你等來作為開頭,再接上一個猜測,來代替提問。
比如我們想要知道女生是哪裡人,我們可以這樣說:
話題就這麼幽默且帶著對方的好奇進行下去了,或許你還會問:那如果猜錯後她又沒有給出答案呢?這就用到我們的第二種方法了。2,掌握互動式陳述從這個字面我們就可以知道,互動嘛,就是你來我往。我們想要獲取對方的資訊,就可以先拿自己的資訊作為引子來獲取對方的資訊。通常情況,只要你先講出自己的資訊,女生都會緊接著講出自己的資訊。
當然,也會有極個別人在你丟擲引子之後還是等不到她的資訊互換,其實這樣也沒關係的,因為我們還可以用其它辦法來獲取,前提是我們要有趣,不要向上面那樣給對方壓迫感。
來,我們再演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