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打算和誰結婚,都要明白這3個“潛規則”
-01
選擇人生伴侶的條件:當下的你是穩定的
無論是心智,閱歷還是事業收入,你都應該處於穩定階段。
一個人22歲進入婚姻和28歲進入婚姻,心智一定是不一樣的;
有感情經歷的人結婚和母胎單身的人結婚,經營模式是不同的;
有收入,有事業和一無所有的人進入婚姻,結果也是不同的。
兩性關係吸引力法則的核心是什麼?
你是什麼人,就會吸引到什麼樣的人;
你擁有什麼,也就只能配得上什麼。
比如說:
女生心智不成熟,認為愛情就是“我要什麼,你必須滿足我什麼;你一個月賺5000,必須給我花4000”
這個時候,一旦男人無法在物質上滿足她的需求,或許她就會提分手。
而男生的心智不成熟呢?
不懂共情,不會理解。
大男子主義,或者做一些“自我感動式”的付出。
女生喜歡吃西瓜,討厭吃蘋果,可你卻給她買了一箱蘋果。
女生不開心,或者拒絕接受,男生就煩悶:
“我為你付出那麼多,為什麼你要這樣對我?”
但男生沒有考慮過,你給予的,不是女生真正喜歡的。
婚姻必備的門檻是:
“當下的你是比較穩定的,是不差的。”
你有差不多的事業,差不多的收入,差不多穩定的精神核心,對婚姻有你最基本的認知。
這種狀態的你,就適合進入婚姻。
-02
尋找一個“好隊友”,比愛不愛更重要
當你到了一定年齡,或者你周圍類似的例子比較多,你才能明白一件事:
愛不愛的,在結婚幾年後都差不多,激情都會歸於平靜,愛都會逐漸消散。
這個時候,比拼的就是“經營婚姻的能力”。
如果你找了個“最佳隊友”,那你們的組合就能放大彼此的優勢,實現家庭利益最大化;
如果你找了個“豬隊友”,對方不僅無法給你和家庭提供幫助,還只會拖後腿,那你們的婚姻就是一場悲劇。
什麼是好隊友?
我傾向於認為:互補型的伴侶,才是好隊友。
你要明白大多數人婚姻的真相和現狀是:
總要有人犧牲,總要做出取捨,總要有人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庭、孩子與生活上。
明白了嗎?這才是核心。
一個主外,一個主內,休息日再輪軸轉,讓彼此的角色互換一下。
如果你一心為事業,只想賺錢;
對方事業心也很強,想超過你;
那你們的婚姻關係,就會變成“輸贏比賽”。
為了贏過對方,爭取家庭更多的話語權,你們的婚姻就變了味。
除非你們做好一輩子不生孩子,不經營長久家庭的打算。
-03
無論和誰結婚,你總得“有所求”
你一不求愛,二不求物質,三不求對方的家庭條件,四不求你們三觀相似志趣相投……
你只是到了該結婚的年齡,被家人催促之後,草率地選擇了一個“看似合適的陌生人”進入婚姻。
這樣的關係能好嗎?
這樣的婚姻可能穩定嗎?
婚姻是一輩子的事兒。
無論你跟誰在一起,想要進入婚姻,對方最起碼要有能吸引你的地方。
比如:
TA性格好,人品好;
TA事業更好,收入高;
TA人格魅力很強,能給你提供極高的情緒價值……
無論哪一種,總得有吸引到你的地方對不對?
如果跟對方在一起,你的內心始終毫無波瀾,那婚姻該多無趣啊。
話題:關於婚姻,你有什麼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