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異性輕鬆喜歡上你的方法:“曝光效應”
夏日生活打卡季
-01
曝光效應:接觸頻率越高,好感度越多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曝光效應。
意思是人們會偏好自己所熟悉的事物。
當某個異性在你面前出現的頻率越高,你們接觸的次數越多,你就越容易對這個人產生好感。
當然這裡有一個前提:
你們初次接觸時,你對這個人並不反感。
曝光效應背後有個心理學實驗。
心理學家讓一群參與者觀看異性的照片。
每一張照片上面都是不同的異性,並且照片出現的次數不同。
透過幻燈片的形式播放,有些照片出現20次,有些照片只出現1次。
結果表明,參與者們對照片出現次數多的異性,印象分更高。
在跟異性相處時,你有沒有這種經歷?
當你初次見面就對TA產生了一些好感,你就想製造更多見面和接觸的機會。
沒事就給對方發訊息,想要建立更多瞭解;
會製造偶遇的機會,假裝遇到對方;
期待與對方有更多的接觸,增進感情。
所以如何跟喜歡的異性相處,培養感情?
最好的策略就是增加你們相處的頻率,見面的機會。
見面的次數多了,互相瞭解多了,對彼此的好感才會更高。
就像你每天去同一家店吃飯,用不了多久老闆就會記住你。
曝光效應在兩性關係裡的意義在於:
愛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
-02
製造情緒共振
如果說“曝光效應”是跟異性建立好感的第一步,那第二步就是製造“情緒共鳴”。
愛一個人的本質是什麼?是情緒的波動。
在兩性關係中,誰能讓對方產生更強烈的情緒波動,誰就能抓住主動權。
心理學上有個“吊橋效應”。
人在吊橋上行走,有風吹過時吊橋搖搖晃晃,人的情緒就波動不安,心跳加速;
此時走過來某個異性,你就會誤以為自己的情緒是喜歡上對方才產生的波動。
在跟異性約會時,如何調動對方的情緒?
比如:選擇一些帶有新鮮感,神秘感,或具有冒險刺激的場所。
看恐怖片,去遊樂場,坐過山車,爬山等等。
對方跟你在一起產生的情緒波動越多,對你的記憶就越深刻。
從另一個角度講:
製造情緒共振,也包括“看見對方”,為對方提供適度的情緒價值。
舉個例子:
對方情緒很低落,人生低谷期。
丟掉了工作,生活遇到了麻煩事,還跟朋友鬧了彆扭。
TA會主動跟你傾訴,此刻你需要做的是什麼?
安靜傾聽,給予陪伴,給對方提供情緒價值和可靠的支撐。
人在獲得成績時,很難忘記另一個人的讚美;
但在低谷時,一定能記住那個拉他一把的人。
愛一個人更深刻的表現就是:看見彼此的心。
看到情緒,接住情緒,然後提供情緒反饋。
當你們的情緒流動起來,愛意也就跟著流動了。
-03
培養更多的“相似點”
人們更容易對那個與我們相似點更多的人產生好感。
換句話說:
當對方察覺到你們三觀相似,興趣愛好都很相似,平日裡的生活習慣也很像。
這時對方就會產生一種錯覺:
“好巧啊,我們之間竟然有那麼多相似點”。
而在這之後,你能明顯感覺到的變化是:
對方更信任你,更依賴你,願意對你分享更多。
當你們建立起高頻的分享欲,就意味著你們之間有足夠多的安全感。
到這一步再去表白,在一起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相似性越高,對方在你身上就越能“看見自己”;
愛一個人,其實也是愛上自我內心的投射。
在對方身上,看到了自己身上的某個影子。
追求喜歡的人,最忌諱什麼?
不要把你的位置放太低,如果你卑微到塵埃裡,失去自我,沒有尊嚴,對方往往也不會對你有什麼太好的印象。
在兩性關係中,你越是自信,鬆弛,對方跟你相處也就越放鬆;
你越討好迎合,對方就越瞧不上你。
要平衡,要掌握好分寸感。
什麼時候該及時止損?
當你察覺到你已經出盡了底牌,對方依舊對你態度冷淡的時候。
話題:跟喜歡的異性相處,你有什麼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