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季節如何養生 立秋季節有哪些養生方法
說到養生你瞭解多少呢?你知道秋天的時候要如何養生麼?隨著天氣在不斷的轉涼,也馬上要立秋了,而秋季氣候是比較乾燥的,很容易出現皮膚乾燥瘙癢的現象,因此,在飲食上一定要注意,還有一些喜歡養生的朋友們,在秋季也要注意注意養生方法。那麼立秋季節如何養生?立秋季節有哪些養生方法?
立秋養生方法
1、秋季容易出現口乾唇燥等秋燥等症候,應選食一些滋養潤燥的食物,燕窩,銀耳最好。對大多數人來講,還是有一白木耳為好。白木耳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以及磷、鐵、鎂、鈣等,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補益之效。可將白木耳用水浸泡發脹後,煮熟加糖當點心吃,對治療秋燥更為有效。在秋季,大眾化的秋季滋補良品首推百合。百合具有養肺陰、滋肺燥、清心安神之功效,尤其適於女性食用。
2、每天早晨起來飲半杯溫開水及服一兩片複合維生素B和一片50毫克的維生素C,午餐喝點瓜菜湯或半碗稀飯,晚上可飲用一些果汁或稀釋的牛奶。這樣不僅對人體健康大為有益,而且對防止秋季肌體衰退變化很有好處。
3、按照中醫春夏滋陰,冬秋養陰,四季條例,各有所重的理論,秋日裡我們還應重於養陰護陽,一般來講,秋天最好選擇食用蓮子粥、枸杞粥、牛奶粥以及八寶粥等,也可多吃一些帶有溫補性的牛、養、狗肉之類,以滋陰壯陽、溫補血氣、增強體質抵抗力,起到潤澤臟腑、養顏護膚的效果.
4、秋季早晚寒涼,變冷的空氣容易導致血管收縮,威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因此,心腦血管患者秋季不宜晨練。專家建議,老年人和心腦血管患者鍛鍊最好在晚餐之後,如果是上午活動,也儘量晚一些,以減少心腦血管發病風險。
5、秋季感冒多為傷風,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人們應該根據天氣冷暖變化適時增加衣服,避免風寒侵襲;並透過適當鍛鍊、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來提高機體的免疫機能。
6、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居室要多開窗通風,加快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新鮮。室內溼度的調節則可透過晾溼毛巾和衣物來提高溼度,有條件的話,可以使用加溼器。保養腸胃保持樂觀情緒
秋季養生食物
1、蜂蜜
蜂蜜有潤腸、潤肺功效,中藥裡的枇杷膏、藥丸等也幾乎採用蜂蜜製劑。由於肺與大腸相表裡,許多與呼吸道相關的病症會導致腸胃問題,而蜂蜜既可滋潤呼吸道,又能幫助排便,被視為是秋天最佳的養生食材。因蜂蜜過甜,甜可生痰,因此,對於痰多的患者不宜多食,且感冒或熱咳的人也不適宜食用。
2、杏仁
秋天易於被秋燥耗傷津液,引發口乾舌燥,咽喉疼痛。杏仁有三大功效:潤肺,清積食,散滯。杏仁富含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具有潤肺、止咳、滑腸等功效,對乾咳無痰、肺虛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杏仁分甜杏仁與苦杏仁,其中,甜杏仁潤肺效果更勝一籌。
3、紅豆
紅豆藥用可以清熱解du、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可治療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病等。秋天吃紅豆可以養生,這是因為,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立秋後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通常較高,空氣溼度也較大。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進補需先調理脾胃,調理脾胃須側重於清熱、利溼、健脾,而紅小豆正好有上述功效,可使體內的溼熱之邪及時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同時紅小豆還具有很好的補血作用,可以為秋冬進補奠定基礎。
4、梨
中醫認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最適宜於冬春季節發熱和有內熱的病人食用。尤其對肺熱咳嗽、小兒風熱、咽乾喉痛,大便燥結症較為適宜。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梨還有降低血壓,清熱鎮靜的作用。高血壓患者,如有頭暈目眩、心悸耳鳴者,經常吃梨,可減輕症狀。梨含有豐富的糖分和維生素,有保肝和幫助消化的作用。對於肝炎、肝硬化患者來說,作為醫療食品經常食用很有好處。但是,因為梨性寒冷,對那些脾胃虛寒、消化不良及產後血虛的人,不可多食。
5、花生
中醫認為,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可以醒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清咽止咳。主治營養不良、食少體弱、燥咳少痰、咯血、皮膚紫斑、產婦乳少及大便燥結等病症。新鮮花生最好連殼煮著吃,煮熟後的花生不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花生殼和內層紅衣的醫療保健作用。花生紅衣能抑制纖維蛋白的溶解,促進血小板新生,可治療血小板減少和防治出血性疾病;花生殼有降低血壓、調整膽固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