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的時候,我做了件“天大”的錯事,爸爸的態度影響了我的一生
今天想講一個小故事,一件影響我一生的事。
事情的背景是這樣的:
我從小生長在農村,五六歲就開始承擔家庭分工——放牛。
放牛就是——把牛趕上山,就自己一邊兒玩去了,等天黑了,就去把它牽回家,這本來是一件非常輕鬆的事情。
可是在我8歲的那一年,發生了一個意外——我把牛放丟了。
我來解釋一下,把牛放丟,是一種什麼樣的罪狀:
就是——在那個時候,牛是全家最重要的財產,是所有農事活動的基本動力,在某種程度上,它還是一個家庭成員。
那時候全家值錢的東西加起來,可能只有3000來塊錢,其中那頭牛就佔了2000塊,其餘的1000塊由兩頭小豬和幾隻老母弟組成。
然後一個8歲的我,就必須要面對——弄丟了家裡最大的財產這罪狀。
你想,你親手毀了家裡差不多70%的財產,這算是一個天大的錯誤了,尤其對於一個8歲的小孩兒來講。
那天,天黑了,我找遍了漫山遍野,還是找不到我家的牛,我就特別驚慌,特別害怕。
然後就在山上絕望地大喊,“爸爸,牛找不到了”
不知道這是自首還是求救,反正當時我已經崩潰得不行了,絕望之餘,我已經做好了捱揍的準備。
不僅是害怕捱揍,而且是自己放丟了牛的那種後悔、內疚、難受。。
因為我爸爸平時非常嚴肅,長得也很嚇人(他滿臉絡腮鬍子,眼窩非常深,平日裡不苟言笑)
直到天黑得不行了,牛肯定也找不到了,我滿山遍野找牛,跑來跑去累得精疲力盡,兩腿發軟,然後就躺在山上哇哇哭起來。
突然間,看到一個小火星一閃一閃的朝我飄來,藉著星光,我瞪大眼睛一看,噢,我爸爸叼著一根菸過來了。
我強忍著哭腔說——爸爸,牛被我放丟了。
我已等待著捱揍了,心想這下肯定完犢子了。
可是我爸爸坐了下來,把我抱在懷裡說——乖,不哭,一頭牛而已,丟了就丟了吧,有什麼大不了的,你沒事就好。
突如其來的釋放,我哭得更大聲了,那一刻。。太幸福了。。
然後我爸爸叼著煙,揹著我在山上轉悠,“彎灣兒,你看,這星星多麼漂亮,看到了嗎,那一、二、三、四。。那就是北斗七星”
。。。。。
很多年後的今天,我對這件事印象依然非常深。
這也影響了我很多待人接物、為人處事的態度。
比如——去年的一天,我去一家小賣部買東西,看到老闆家的孩子在寫作業,不會寫,他媽就揍他。我當時就很生氣,就忍不住說,孩子那麼小,你打他能有什麼用。他不會做那你教他呀,光罵他笨有什麼用?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絕對不是極少數。
有些家長打孩子,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孩子做錯了什麼,而是自己撒氣。
而且很多家長,尤其是父親,他們結婚的時候,自己都還是個孩子,都還不成熟,他還沒確立在這個家裡的核心地位,還沒有獲得最高的話語權——於是,就想透過教訓孩子、或者教訓老婆、甚至教訓父母來展現自己的威嚴。
但是這樣做,有效果嗎?
回到一個家庭裡,孩子犯了錯,是“今天老子要教訓教訓你”“今天老子正好心情不好,你又來惹我,看老子打不死你”類似的樣子嗎?
或者,老婆犯了錯,你馬上就教育她,“看你這個蠢婆娘,你活該”
或者老公犯了錯,你就馬上“你還是不是個男人?”之類的冷嘲熱諷嗎。。。
我們對待一個人的態度,尤其是對待親人的態度,就非得是硬碰硬?非得是“別給臉不要臉”?非得是“信不信我弄死你”?
一個人的強大,是因為他的心胸和包容,而不是刻薄和挑剔——在婚姻、在家庭裡,這一點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