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異性相處時,你們會“產生關係”的3個訊號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頭條創作挑戰賽

知乎上有個問題:異性之間,是否有“純友誼”?

跟異性相處時,你們會“產生關係”的3個訊號

其中有個網友回答是:

“具備純友誼的先決條件是,兩個人都具備較高的道德水平,自我約束力以及對家庭的忠誠度。”

實際上,在現實中異性之間的純友誼,發展到最後都變成了“曖昧”。

對於單身人群來說,跟異性的相處程度,往往預示著能否“確定關係”。

而對於正在戀愛或已婚的人來說,跟異性過度接近,缺少分寸感,會隨時威脅到自己的感情。

當異性之間要產生一些關係時,會出現哪些訊號?

-01

願意為你付出“稀缺資源”

對於個人而言,什麼是稀缺資源?

顧名思義:

對你來說,十分重要的東西。

包括:時間,金錢,物質,愛情。

一個“996工作”的人,最稀缺的是什麼?

是時間。

一個無法滿足基本生活的人,最稀缺的是什麼?

是錢。

在異性相處過程中,判斷兩個人的感情是否“更進一步”,就看對方願不願意在你身上付出稀缺資源。

對他來說,錢很重要,可他在你身上花錢一點也不含糊;

對他來說,時間更重要,可他即使再忙也願意抽時間陪你。

心理學上講:

願意付出稀缺資源的人,往往說明對方在他心中的地位很高,很重要。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排序:

父母,家人,愛人,孩子。

你在對方心中的重要程度如何,就看他是否願意為你付出。

倘若他很有錢,但在你身上付出的還沒有你為他付出的多,這不是在意;

倘若他每天都有時間,連回你訊息都不願意,這同樣不叫愛。

會產生關係的異性,往往會為彼此付出自己重要的東西。

-02

允許你進入他的“生活”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自我暴露程度”。

一般用來衡量兩個人感情程度。

比方說:

如何判斷你跟對方的交情如何?

就看你們聊天的過程中,分享的話題都是怎樣的。

跟陌生人聊天,心存戒備,一般不輕易答覆;

跟同事,普通朋友聊天,只談生活、工作;

跟好朋友聊天,能夠分享自己的情緒,分享一些心得;

跟知己聊天,無話不談;

跟最在意的異性聊天,願意暴露自己的一些隱私。

在人們的潛意識裡,面對不同的人,會表現出不同的姿態。

判斷你與異性之間的關係“更進一步”,就看你們交流的話題以及生活的接近程度。

舉個例子:

對方愛你,在意你,會允許你進入他的生活;

對方在乎你,會跟你分享關於他的更多事情。

這些,就是一些小的細節和暗示。

倘若他不喜歡你,反感你,對你有防備心,往往不會跟你聊太深的話題。

真正喜歡你的異性,會抓住每一次跟你接近,接觸的機會。

如果一個女生,願意帶你回家;

如果一個男生,願意帶你去見他身邊關係好的朋友。

這些跡象,就說明他心中已經把你當成了“自己人”。

-03

不抗拒跟你有“肢體接觸”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安全距離”。

和不同的人相處,我們會刻意地保持不同的距離。

跟家人相處,距離最近不會超過15公分;

跟朋友相處,距離最近不會超過30公分;

跟陌生人接觸,距離往往會保持在1米以上。

每個人的內心,都是“趨利避害”的。

更願意接近自己熟悉的,喜歡的,有安全感的人或事物;

面對自己不熟悉的,不信任的,陌生的人,我們往往會保持足夠多的距離。

在你跟異性相處時,如何判斷他心中對你的感情?

就看他是否抗拒與你產生肢體接觸。

過馬路時,你牽著他的手,他是否抗拒?

看電影時,你們坐的距離很近,他是否接受?

一起吃飯時,你們肩並肩坐著,他是否同意?

感情越好,曖昧的程度越高,就越能容忍你的肢體接觸。

牽手,擁抱,到確定感情。

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也是兩個人情感聯結的過程。

在電影《重慶森林》中,有一段臺詞這樣說:

“我們最接近的時候,我跟她之間的距離只有0.01公分。”

異性之間的相處距離,就暗示著兩個人的感情。

遠離你,抗拒你,跟你保持距離,說明他不夠信任你,也不喜歡你。

你覺得,異性之間有沒有“純友誼”?

你們之間,關係走到了哪一步?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