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鄉村道路的短句整理66條
描寫鄉間小路的優美句子
1、河堤小路,繞城而行,往來車輛如同穿梭一般,兩岸綠柳成蔭,許多高大的建築物,掩映在綠柳蔭中,紅綠相間,景色格外迷人。
2、一盞盞玉蘭球型組合燈,將柏油路面照得水霧濛濛,行人稀少,偶爾有輛出租小汽車沙沙地駛過。
3、這堵石壁似摩天大廈仰面壓來,高得像就要坍塌下來咄咄逼人。山巔上,密匝匝的樹林好像扣在絕壁上的一頂巨大的黑毯帽,黑綠從中,巖壁裡蹦躥出一簇簇不知名的野花。
4、這山路很崎嶇,路是用泥土修的,很滑,很容易就摔跤。
5、橫跨江面的兩座大橋上,一盞盞玉蘭狀的橋燈組成一條明亮的光帶,在茫茫夜色中直向江對岸伸去,橋上穿梭的汽車像一隻只螢火蟲,一閃一爍,又似一條發光的長龍在悄悄地蠕動。
6、夜晚的北京城到處都是燈光,交相輝映,非常得美麗。
7、金魚燈不僅製作精緻、美觀、大方,而且尾鰭、鰓都能動,更有趣的是,它還不斷地吐著泡泡呢!
8、無數輛車迎面奔來,一雙一雙眼睛雪亮地閃動著,所有的車輛順著彎曲的公路,連成一條發光的長鏈。
9、小路依著山谷,穿過鬆樹林,盤旋曲折,像一條淺色的帶子,纏繞著翡翠般的山巒。
10、排起的車隊就像一條無力騰飛的長龍,盤虯在公路上久久不動。
11、街道兩旁,槐樹枝繁葉茂,彷彿撐開了一把把綠色的.大傘,搭成一個連綿不斷的遮陽棚,使行人走在林陰dao上,舒適涼爽。
12、我家門前有一條窄長的巷子,因為人們要進進出出,參天大樹不好種植,於是,人們沿著牆根,放些泥土,做成了一些簡易的花臺。在不到一尺寬的條形花臺裡,種著許多植物,遠遠望去,真像個植物園。
13、山路,好像自己也在不懈地向高處賓士,一直奔向那大地的最高處。
14、城市的馬路猶似縱橫交織的河道,紅綠燈便是浮在水面的航標;那喇叭聲聲是浪潮喧譁,那張張笑臉恰似朵朵浪花。
15、山溝被雪填平了,和山背一樣高,成了一片片平平的雪鋪的大廣場。
16、晨曦初照,而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隱若現,日落西山,餘光橫照。
17、站在岸邊向大海望去,到處都是閃爍的燈光,如同天上那快活的星星。
18、馬路上,人山人海,似乎空氣都被人們排擠出去了。那密密麻麻的人群像海,讓人窒息。排起的車隊就像一條無力騰飛的長龍,盤虯在公路上久久不動。
19、尖刀似的小山,挑著幾縷乳白色的霧,霧靄裡,隱約可見一根細長的線。
20、每天這個時候,過往的車子好像在約在一起聚會一樣,久久都不願離開。
21、水淋淋的馬路,像一條閃閃發光的綢帶,在初夏的綠陰中輕輕地飄向前方。
22、遠處的碼頭燈火通明,向海遠方伸展,像一條火龍在大海上翻滾,十分壯觀。
23、山路邊長著幾朵不知名的小花二,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地上長滿了嫩綠的小草,顯示出一片生機勃勃。
24、因為才下過雨,山路上還積著雨水。才上去還有“啪啪”的聲音,又好聽,又有趣。
25、兩旁的路燈高高聳立,閃著明亮的燈光,像立正站崗計程車兵。
26、回到家鄉,我欣喜地發現砂石土路已經被寬闊的馬路代替,鱗次櫛比的汽車川流不息。
27、車多多,路堵堵,還是走路最靠譜,走路好,起貪早,鍛鍊身體多美妙。世界無車日,大家都行動起來,少開一次車,多走一步路,美好環境需要我們共同打造!
28、各種花燈、動物燈仍然大發光芒,把大地打扮得絢麗多姿,給除夕披上了節日的盛裝。
29、八角街是圍繞大昭寺而建的環形街道。進入這條街道有大小七八處入口,信教的人們按順時針方向轉街,以求來世的幸福。
30、山路窄得像一根羊腸,盤盤曲曲,鋪滿了落葉,而且時不時遇到漫流的山泉,溼漉漉的,腳底下直打滑。
1、鄉村生活的妙處在院門外。我在舊居小住時,時常穿一雙布鞋,換一身便裝出門採風。走在青山綠水中,視覺上最為舒服的是山村姑娘那大紅大綠的衣裝,而聽覺方面的享受則是那些耳目一新的弟鳴蟲叫,莊戶人家開啟院門的聲音,這種豔俗的色彩以及拙樸的音響與這大片的麥穗、蹣跚前行的牛群最為親和。往前再行,在民宅集居的遠處有一酒肆,店號為“快活林”。心裡甚歡,腳下生風,彷彿沾上點中國功夫的仙氣。
2、村後是一望無際的桑園,在春天雨露的滋潤下,桑樹抽出了新芽,整個桑園就是一望無際的.海洋。
3、村子東西兩邊,各有一條小溪,緩緩地流著,要是站在高山頂上望去,就像系在村腰上的兩條綠色的綢帶。
4、道路旁橘紅滾圓的柿子,掛在樹上;金黃碩大的梨果,結滿枝頭。
5、剛來到鄉村時,一片迷人的景色就映入我的眼簾,我不禁叫了起來:啊,多麼美的景色呀!一棵棵鬱鬱蔥蔥的樹木高高地站立著,一座座山蜿蜒起伏。田野裡,農民伯伯忙著插秧,那一刻,他們變成了偉大的畫家,田野就是他們的畫卷。他們拿著大自然這隻畫筆在畫卷上畫出自己的心靈。他們的畫,雖然不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藝術品,但卻是最美的藝術傑作。
6、高原的氣候,真叫人無從捉摸。忽而喜,忽而怒;忽而風滿天,忽而平靜得紋絲不動。
7、金翅雀唱著、跳躍著,有時也撲打著,像一群不知疲倦的孩子,給這幽靜的山村更增添了情趣。
8、金色的田野一望無際,遠處的小村莊成了它最好的點綴,藍天上的白雲擋不住太陽那溫和的目光,三三兩兩的樹木在秋風中點頭,又是一個豐收年。
9、經常有兩隻可愛的小鳥,捉住河邊柳樹的梢頭,四目相對,鳴鳴啾啾,無限柔情,相依相偎。一對早晨出來透氣的鯉魚,趁著霧氣迷濛,盡情嬉戲,全不管老漁翁羨慕又無奈的目光。
10、綠草如茵的草原上還有一條細細的河,袒露在陽光下,遠遠看去,像一條發光的銀項鍊。
社日
唐代:王駕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弟棲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譯文
鵝湖山下稻梁肥碩,豐收在望。牲畜圈裡豬肥弟壯,門扇半開。
夕陽西沉,桑柘樹林映照出長長的陰影。春社結束,家家攙扶著醉倒之人歸來。
賞析
古時的春秋季節有兩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別叫作春社和秋社。王駕這首《社日》雖沒有一字正面描寫作社的情景,卻描繪出了這個節日的歡樂。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弟棲半掩扉。”詩的一開始不寫“社日”的題面,卻從村居風光寫起。鵝湖山這地名本身很誘人,湖的名字使人想到鵝鴨成群,魚蝦滿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農村風光。春社時屬仲春,田裡莊稼豐收在望,村外風光如此迷人,而村內到處是一片富裕的景象,豬滿圈,弟棲塒,聯絡第一句描寫,描繪出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景象。隻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寫出了節日的喜慶氣氛。這兩句也沒有寫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暗示村民都不在家,門兒都半掩著。古人常用“夜不閉戶”表示環境的太平安寧,“半掩”而不上鎖,可見民風淳厚,豐年富足,這個細節描寫是極有表現力的。同時,它又暗示出村民家家參加社日,巧妙地將詩意向後聯過渡。
後兩句寫“社日”正題。詩人沒有就作社表演熱鬧場面著筆,卻寫社散後的景象。“桑柘影斜”,夕陽西下,樹影在地越來越長,說明天色將晚。古代習慣,祭社之處必植樹。所謂“故園喬木”,即指社樹,它象徵鄉里,故受人崇拜。其中桑、梓二木即古人常用為社樹的樹種。此詩的“桑柘”緊扣社日,即此之謂,可見筆無旁鶩。同時,村裡植有“桑柘”,說明養蠶也搞得不錯。遣詞用語體現出詩人的藝術匠心。春社散後,人聲漸少,到處都可以看到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鄰里攙扶著回家。“家家”是誇張說法,說明醉倒情形之普遍。詩未寫社日的熱鬧與歡樂場面,卻選取高潮之後漸歸寧靜的這樣一個尾聲來表現它,是頗為別緻的。它的暗示性很強,讀者透過這個尾聲,會自然聯想到作社、觀社的全過程。“醉人”這個細節可以使人聯想到村民觀社的興高采烈,暢懷大飲,而這種欣喜之情又是與豐收分不開的。
此詩不寫正面寫側面,透過富有典型意義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細節寫社日景象,筆墨極省,反映的內容卻極為豐富。這種含蓄的表現手法,與絕句短小體裁極為適應,使人讀後不覺其短,回味深長。當然,在封建社會,農民的生活一般不可能像此詩所寫的那樣好,詩人把田家生活作了“桃花源”式的美化。但也應看到,在自然災害減少、農業豐收的情況下,農民過節時顯得快活,也是很自然的。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鄉村農民的讚賞與熱愛之情。
遊山西村
宋代: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弟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譯文
不要笑農家臘月裡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嶼年景裡待客菜餚非常豐繁。
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豔忽然眼前又出現一個山村。
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接近,村民們衣冠簡樸古代風氣仍然儲存。
今後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閒遊,我一定拄著柺杖隨時來敲你的家門。
賞析
首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弟豚。”描寫豐收年景,農民熱情好客的淳厚品行。
頷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句描繪山村風光,被後世用來形容已陷入絕境,忽又出現轉機。
頸聯:“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既寫出春社歡快,又表達民風的淳樸可愛。
尾聯:“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寫出詩人乘月閒遊,夜訪村民。
首聯渲染出豐收之年農村一片寧靜、歡悅的氣象。臘酒,指臘月釀製的酒。豚,是豬。足弟豚,意謂弟豬足。這兩句是說農家酒味雖薄,而待客情意卻十分深厚。一個“足”字,表達了農家款客盡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詩人對農村淳樸民風的讚賞。
次聯寫山間水畔的景色,寫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來廣泛被人引用。“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讀了如此流暢絢麗、開朗明快的詩句,彷彿可以看到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濃茂,蜿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正在迷惘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間農家茅舍,隱現於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其喜形於色的興奮之狀,可以想見。當然這種境界前人也有描摹,這兩句卻格外委婉別緻,所以錢鍾書說“陸游這一聯才把它寫得‘題無剩義’”(《宋詩選注》)。人們在探討學問、研究問題時,往往會有這樣的情況:山迴路轉、撲朔迷離,出路何在?於是頓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鍥而不捨,繼續前行,忽然間眼前出現一線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開朗,發現了一個前所未見的新天地。這就是此聯給人們的啟發,也是宋詩特有的理趣。人們讀後,都會感到,在人生某種境遇中,與詩句所寫有著驚人的契合之處,因而更覺親切。這裡描寫的是詩人置身山陰dao上,信步而行,疑若無路,忽又開朗的情景,不僅反映了詩人對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於是這兩句詩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的範圍,而具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
前三聯寫了外界情景,並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詩人似乎意猶未足,故而筆鋒一轉:“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無時,隨時。詩人已“遊”了一整天,此時明月高懸,整個大地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給春社過後的村莊也染上了一層靜謐的色彩,別有一番情趣。於是這兩句從胸中自然流出:但願而今而後,能拄杖乘月,輕叩柴扉,與老農親切絮語,此情此景,不亦樂乎!一個熱愛家鄉,與農民親密無間的詩人躍然紙上。
詩人被投降派彈劾罷歸故里,心中當然憤憤不平。對照詐偽的官場,於家鄉純樸的生活自然會產生無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詩人雖貌似閒適,卻未能忘情國事。秉國者目光短淺,無深謀長策,然而詩人並未喪失信心,深信總有一天否極泰來。這種心境和所遊之境恰相吻合,於是兩相交涉,產生了傳誦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聯。
陸游七律最工。這首七律結構嚴謹,主線突出,全詩八句無一“遊”字,而處處切“遊”字,遊興十足,遊意不盡。又層次分明。尤其中間兩聯,對仗工整,善寫難狀之景,如珠落玉盤,圓潤流轉,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
江南春·波渺渺
宋代:寇準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江南春盡離腸斷,蘋滿汀洲人未歸。
譯文
煙波渺渺,垂柳依依,芳草萋萋蔓延至天際,遠處斜橫著幾間茅屋,在夕陽餘輝的映照中又飛舞著片片杏花。江南的春天已經過去,離人愁思縈繞;汀州長滿了蘋花,心上人還未回還。
賞析
南朝梁柳惲《江南曲》曰:“汀洲採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華復應晚。不道新知樂,只言行路遠。”寇萊公對此詩似乎特有所愛,在他的詩詞中一再化用其意。如所作《夜度娘》詩曰:“煙波渺渺一千里,白蘋香散東風起。日暮汀洲一望時,柔情不斷如春水。”題下自注雲:“追思柳惲汀洲之詠,尚有餘妍,因書一絕。”這首詞,也明顯地由柳惲汀洲詩化出,寫女子懷人之情。
此詞以清麗宛轉、柔美多情的筆觸,以景起,以情結,以景寄情,情景交融,抒寫了女子懷人傷春的情愫。
起首四句勾勒出一幅江南暮春圖景:一泓春水,煙波渺渺,岸邊楊柳,柔條飄飄。那綿綿不盡的萋萋芳草蔓伸到遙遠的天涯。夕陽映照下,孤零零的村落闃寂無人,只見紛紛凋謝的杏花飄飛滿地。以上四句含有豐富的意蘊和情思。“波渺渺”,水悠悠,含有佳人望穿秋水的深情。“柳依依”,使人觸目傷懷,想起當年長亭惜別之時。“孤村”句說明主人公心情之孤寂,“斜陽”句則包含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淒涼和感傷。
田家
宋代:歐陽修
綠桑高下映平川,賽罷田神笑語喧。
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
賞析
這首小詩一、三、四句寫景,二句寫農人。透過寫景,描繪出一幅清麗無比的鄉村圖畫。遼闊的平川是畫面的背景,紅日映照下綠油油的桑樹、潔白的杏花使畫面色彩斑斕,鳩鳥的鳴叫使畫面充滿了生機,而剛剛消歇的春雨則使一切顯得特別潔淨、清新。疏疏幾筆,即傳達出了春雨過後,豔陽初照下的鄉村別具魅力的美。“賽罷田神笑語暄”是農人的精神狀態,充滿了樂觀和愉悅,對生活的滿足、對美好未來的自信盡在不言之中,而這又與鄉村美景相得益彰。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餘於女王城東禪莊院
宋代:蘇軾
十日春寒不出門,不知江柳已搖村。
稍聞決決流冰谷,盡放青青沒燒痕。
數畝荒園留我住,半瓶濁酒待君溫。
去年今日關山路,細雨梅花正斷魂。
譯文
初春的嚴寒裡,十天來我未曾走出家門,不知道江邊柳絲,已搖曳著新的青春。
漸漸聽到山谷中流冰融化的聲音,原野上一望無際的新草,遮沒了燒過野火的舊痕。
幾畝荒僻的田園留我在這兒居住,半瓶渾濁的老酒等待友人來溫。
去年今日我走在關山道路,細雨中梅花開放正暗自斷魂。
賞析
首聯寫春天來得很快,因“春寒”,僅僅十天不出門,而江邊柳樹已一片嫩綠。“江柳已搖村”的“搖”字很形象,活畫出春風盪漾、江柳輕拂的神態。
頷聯進一步描寫春景。關於決決,盧綸《山店》有“決決溪泉到處聞”之句。關於冰谷,柳宗元《晉問》:“雪山冰谷之積,觀者膽掉。”谷中尚有冰,說明是早春。早春溪流甚細,故冠以“稍聞”二字,用詞精確。青青,新生野草的顏色。後句說青青新草覆蓋了舊有燒痕。冠以“盡放”二字,更顯得春意盎然。
頸聯寫潘、古、郭三人為他餞行。“數畝荒園”,點明瞭餞行的地點。“留我住”,“待君溫”,寫出了三人對蘇軾的深厚情誼。而這個地方正是他一年前赴黃州所經之地,此時友人的情誼,使他回想起一年以前的孤獨和淒涼。因此,尾聯轉以回憶作結。
前一年蘇軾赴黃州途中所作的《梅花二首》,寫得非常悽苦,催人淚下。其一說:“春來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間。一夜東風吹石裂,半隨飛雪度關山。”的皪的梅花生於草棘,已令人心寒,又被“東風”吹落殆盡。其二說:“何人把酒慰深幽,開自無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梅花開於草棘中,無人欣賞,已夠無聊了;而又為“東風”摧落,或隨飛雪度關山,或隨清溪流黃州,更令人愁苦。所謂“去年今日關山路,細雨梅花正斷魂”即指此。末句化用杜牧《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他此時也是“路上行人”,尾聯不止是回憶“去年今日”,也是在寫“今年今日”,汪師韓評價說:“含蘊無窮。”(《蘇詩選評箋釋》)
這首詩前四句寫“往岐亭”途中所見,五六句寫女王城餞別,末二句因餞別而聯想到前一年無人“把酒慰深幽”。表面上看,全詩“於題不甚顧”(馮班語,見《紀批瀛奎律髓》),實際是緊扣題意。寫初春之景,景色如畫;寫友人之情,情意深厚。全詩一氣貫注,看似信筆揮灑,實則勾勒甚密,有天機自得之妙。
江村
唐代: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堂上 一作:樑上)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譯文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繞村流過,長長的夏日裡,村中的一切都顯得幽雅。
樑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水中的白鷗相親相近,相伴相隨。
老妻正在用紙畫一張棋盤,小兒子敲打著針作一隻魚鉤。
只要有老朋友給予一些錢米,我還有什麼奢求呢?
鑑賞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在初夏時節的村莊,一條曲曲折折的江水環繞著村子靜靜流淌,水色清澈,有魚兒在水中戲耍、來去無聲,整個村莊的一切都是那麼幽靜。一曲清江,給村落帶來了安寧和清幽,這“清江”即成都的浣花溪,詩人以“清”稱之,大概是喜愛它悠悠然繞村而流。因此給它一個美稱。“抱村流“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它的可愛,同時也照應了“江村”的詩題。開頭兩句,就定下了全詩的氛圍,挈領了全詩的旨意。萬事悠悠,歷經磨難的詩人不再有擔憂和愁煩,且自怡然欣賞這村中的景色。
“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看吧,新建的草堂剛剛落成,就有頑皮的小燕子輕快地飛過來又飛過去,沒有人去理會它們,可是它們自在地玩得那麼開心,真像活潑的小孩子一樣。詩人捋著鬍子呵呵笑著,信步走到了江邊,江上有兩隻白鷗在輕柔地浮游,它們或前或後,時而交頸而鳴,時而追逐著在水面上打著圈兒——它們一定是一對相親相愛的情侶。南朝詩人何遜曾有“可憐雙自鷗,朝夕水上游”的句子,杜甫曾學習何遜的詩,當他看到這種場景,想必會心有所會、悠然忘機。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詩人從眼前和樂安寧的生活場景中發出感嘆:有老朋友贈送我糧食和他的俸祿,我這個平凡卑賤的人還有什麼可求的呢?這兩句看似慶幸、表示滿足的話,仔細讀來,其實不知潛含著多少悲苦和酸辛。杜甫能夠居住在成都草堂,全賴友人的幫助,眼前雖有這樣的和樂與安寧,卻是建立在對別人的依賴之上的。被後人尊為“詩聖”的偉大詩人,卻要靠著別人的贈與才能活下去,而且還要說自己“更何求”,即沒有別的要求。這語言越是平靜從容,越是讓讀者心感酸楚、為之落淚。他的志向本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然而數十個春秋過去了,如今人到晚年,要求僅只是一蔬一飯而已。詩人說得這樣閒淡,彷彿他的心頭已經不再有生活的陰霾,再也不願去迎接那些紛擾和喧囂。
從作詩的藝術角度來看,這首詩寫法精嚴而又流轉自然;字句精煉、刻畫細微,而又讓人無跡可尋。這是杜甫律詩的老到之處。尾聯上句“但有故人供祿米”,一作“多病所需唯藥物”,無論從平仄還是詩意上看,都以“但有”之句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