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洞庭上張丞相短句選錄100條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臨洞庭上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臨洞庭上張丞相短句選錄100條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1、張丞相:指張九齡。

2、涵虛: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3、混太清:與天混成一體。

4、雲夢澤:古時雲澤和夢澤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窪地區。

5、濟:渡。

6、端居:安居。

八月洞庭湖水盛漲浩渺無邊,

水天含混迷迷鼬鶻恿太空。

雲夢二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

波濤洶湧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我想渡水苦於找不到船與槳,

聖明時代閒居委實羞愧難容。

閒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

只能白白羨慕別人得魚成功。

臨洞庭上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八月洞庭水滿,河岸邊幾乎相平,湖水空明,與藍天相接。雲夢澤上蒸騰像霧一樣的水汽,湖中波濤澎湃動盪搖撼岳陽城。想要渡湖卻沒有船隻,閒居在家,聖明時代無事可做,感到羞愧。坐著觀看垂釣的人,只是空有對魚的羨慕之情。

涵虛:水汽浩茫。

雲夢澤:古大澤名。

岳陽城:在洞庭湖東面。

濟:渡過。

端居:閒居。

坐:因為。

徒:徒然。

背景:

此詩舊注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張九齡為相時,孟浩然(45歲)西遊長安,以此詩投贈張九齡,希望引薦。然有人說733年孟浩然在長安時,張九齡尚在家鄉韶關丁母憂,張於年底才進京就任中書侍郎。孟浩然此次未見到張九齡。二人之相會當在張貶荊州長史時。李景白《孟浩然詩集校注》雲:"本詩當作於開元四年(716,浩然28歲)左右張說任嶽州刺使期間。" "張丞相當指張說"。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再次來到長安,並贈給當時宰相張九齡一首詩。這是一首他在遊歷洞庭湖時寫的。詩人借洞庭湖起興,描寫了洞庭湖壯麗的景色,進而抒發自己想得到錄用施展政治抱負,希望有人引見的心情。這首詩寫得得體,有分寸,同時也沒有失了自己的身份,不著痕跡,流露心跡。

詩人選取洞庭湖為切入點,首聯描寫洞庭湖全景。“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八月秋高氣爽,浩闊無垠的湖水輕盈盪漾,煙波飄渺。遠眺碧水藍天,上下渾然。一個“混”字寫盡了“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雄渾壯觀,表現了一種汪洋恣肆、海納百川的意境。

頷聯描寫湖水聲勢。“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寫雲夢澤水汽蒸騰,岳陽城受到洞庭湖波濤的搖撼。句式對仗工整,意境靈動飛揚,表現出大氣磅礴的氣勢。一個“蒸”字寫出了雲蒸霞蔚、龍騰虎躍、萬馬賓士之勢;一個“撼”字,筆力千鈞,如同巨瀾飛動、“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場景,然而,“岳陽城”又被壯闊的湖水所擁抱。這使讀者比物聯類:一座古城與浩淼的湖水相比尚且如此渺小,更何況是一個人的力量。如果沒有湖的涵養、滋潤,就不會有百草豐茂、萬樹花開的美景。這裡妙筆生花,一語驚人,是千古名句。

頸聯轉入抒情。“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這兩句用了類比的手法,先說詩人自己本想渡過洞庭湖,卻缺少舟和槳,詩人以“無舟楫”喻指自己嚮往入仕從政而無人接引賞識。後一句中一個“恥”字,道出躬逢盛世卻隱居無為、實在感到羞愧的情,言下之意還是說明詩人自己非常希望被薦舉出仕。“欲濟”而無舟楫”,比喻恰當,婉曲傳旨。

尾聯化用典故,“卒章顯志”。“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化用《淮南子·說林訓》的古語:“臨河而羨魚,不若歸而結網。”喻指詩人空有出仕從政之心,卻無從實現這一願望,這是對“頸聯進一步深化。“垂釣者”比喻當朝執政的人,這裡指張九齡,懇請他薦拔;“羨魚情”喻從政的願,希望對方能竭力引薦,使詩人的願望得以實現,活靈活現地表達了詩人慕清高又想求仕而以啟齒的複雜心理。總之,詩人那種有志難酬、不得已而為之的難言之情“逸”於言表。

詩人繼承了自《詩經》以來傳統的比興手法,託物言志,自然和諧。既包蘊著豐富的自然美,又體現了詩人的逸士風神,正是“筆墨之外,自具性情”。

臨洞庭上張丞相

孟浩然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八月洞庭湖水盛漲浩渺無邊,水天含混迷迷茫茫接連太空。

雲夢二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湧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我想渡水苦於找不到船與槳,聖明時代閒居委實羞愧難容。

閒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只能白白羨慕別人得魚成功。

【賞

這是一首干謁詩。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遊長安,寫了這首詩贈當時在相位的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的賞識和錄用,只是為了保持一點身分,才寫得那樣委婉,極力泯滅那干謁的痕跡。

秋水盛漲,八月的洞庭湖裝得滿滿的,和岸上幾乎平接。遠遠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塊。開頭兩句,寫得洞庭湖極開朗也極涵渾,汪洋浩闊,與天相接,潤澤著千花萬樹,容納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實寫湖。“氣蒸”句寫出湖的豐厚的蓄積,彷彿廣大的沼澤地帶,都受到湖的滋養

下面四句,轉入抒情。“欲濟無舟楫”,是從眼前景物觸發出來的,詩人面對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還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卻沒有人接引,正如想渡過湖去卻沒有船隻一樣。“端居恥聖明”,是說在這個“聖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閒居無事,要出來做一番事業。這兩句是正式向張丞相表白心事,說明自己目前雖然是個隱士,可是並非本願,出仕求官還是心焉嚮往的,不過還找不到門路而已。

於是下面再進一步,向張丞相發出呼籲。“垂釣者”暗指當朝執政的人物,其實是專就張丞相而言。這最後兩句,意思是說:執政的張大人啊,您能出來主持國政,我是十分欽佩的,不過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隨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欽羨之情罷了。這幾句話,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說林訓》)的古語,另

作為干謁詩,最重要的是要寫得得體,稱頌對方要有分寸,不失身分。措辭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這首詩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藝術上自有特色。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