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和相親物件聊下去了怎麼拒絕(相親物件要給自己寄東西怎麼拒絕)
讀者提問:將軍你好,本人女,27歲,只談過一次戀愛。上個月表姐把她的大學同學介紹給(介紹前跟我父母說了),我跟男方先加了微信,聊得不錯。
第一次見面我對他印象很好,甚至覺得自己有點配不上他,他的學歷、家庭條件和收入都比我好,而且有房,外形也不錯,接我的梗也很厲害,總之我上頭了。
見面後他比之前更熱情,後來又見了一次,也算開心,表姐打聽情況後跟我爸媽說要成了。但是有一件事讓我很不舒服,他太正能量了,我有時覺得他不是很能理解我。
就拿上週的事來說,我一個閨蜜懷孕沒保住,流產了,我很心疼她,想到如果是自己遇到這樣的事,肯定受不了,我就跟他說了,他讓我好好安慰閨蜜,但說我沒必要太悲觀,這種事是小機率。
還有我之前跟他說跳槽未果,被心儀的公司拒絕了很難受,他覺得我小題大做,還說我這麼喪會影響以後的面試。好像無論我跟他聊什麼,他最後都會總結為讓我想開些,樂觀點……
我不是想不開,就是想到什麼就跟他分享下,也沒有因為不好的事就消沉。昨天我媽打電話問我進展,我說跟他不太適合,想拒絕了,原因我也說了,我媽說我太作了,這麼好的條件去哪找?
我不知道是我作,還是我們真的不合適呢?他這麼積極樂觀,可能也需要一個同樣的正能量女友吧。求將軍指點。
將軍 · 答
我不覺得是他太積極樂觀,也不覺得你悲觀消極,你目前的不適也未必是因為你們真的不合適,只是你們溝通錯位了。
你表達的是情緒情感,你需要的是情感上的回應,而他回應的是態度或認知。再進一步說,你最不舒服的其實是他不但沒回應,還否定了你的感受。
他說的“沒必要”和“小題大做”確實會讓人感覺到“我的情緒對你來說不重要,我的感受不被你看見,甚至被你拒絕了”,這也是你說的“感覺他不理解我”的根本原因。
其實這種錯位溝通蠻常見的,也確實存在性別差異,我也發現不少男性是對情緒情感訊號不敏感的。
比如常見的矛盾是,女朋友跟男朋友說被領導批評了,男朋友要麼開始分析領導的批評是否合理,要麼直接指導建議女朋友下次該怎麼做,這兩種方式都直接跳過了“情感回應和安撫”這個最重要的步驟,結果就是女朋友反而更不開心了。
男朋友這樣說,錯了嗎?不全錯。溝通確實包含態度和認知的輸送和傳達,但人不是機器啊,情感的交流也很重要啊,如果可以先在情感層面上給予回應,再去分析和建議也不遲。
這是很多男性的“通病”,但也並非他們故意為之,想想那首經典歌曲“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為啥要強調男人哭不是罪?因為對於不少男性來說,表達情感是讓他們感到羞恥的,是不被允許的。
如果一個人不被允許表達情感,那他們自然對情感訊號不敏感,同時也會把這種內化的自我要求投射到周圍的人身上,因為他們的能力和經驗都不足以去處理親密關係中的情感交流。
我確實不建議你因此就拒絕他,因為即便是他的“問題”,目前來看也不是原則性的不可改變的,且可能是他主觀上完全沒有意識到的一種溝通模式。
你可以主動地跟他做“練習”,“訓練”他接收情感訊號的能力,你可以告訴他你希望你的感受被看見,希望得到情感上的理解和接納。
雖然我說不會回應情感是不少男性的溝通模式,但也不得不說,無論男女,目前整體的溝通氛圍,確實更多充滿凝視、審判和建議,卻對錶達情感的接受度很低,更不要提去適當的回應了。
比如小時候我們都聽到過“哭什麼哭?有什麼好哭的?”、“這麼生氣你至於嗎?”等等,這些話給聽者帶來傷害的根本原因也是因為情感表達被忽視被否定甚至被譴責了。
以前學英語的時候我有一個困惑點,一個人聽說對方的家人過世了會說“I’m sorry”,我當時就不懂,有啥好sorry的,又不是你殺的,正確地回應難道不是“節哀”嗎?
多年後才懂,sorry就是一種情感回應啊,是表達者在共情,是情感上的理解(甭管是不是客套話),而“節哀”才不那麼恰當,這是讓別人剋制和壓抑情感,已經是一種拒絕了。
你男友的回覆就等同於“節哀”吧,解決方法就只有透過把他代入到另一種語境模式中,讓他多學習說“sorry”了。
當然,這也是我們每個人的功課,多一些sorry,少一些judge,世界會變得更美好。
大將軍郭,北師大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師,韓寒【ONE】人氣,著有圖書作品《對於自己你還是個陌生人》、《世界偏愛自愈自樂的你》。